生理学版中职资料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江门中医药学校吴波生理学基础1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3肌细胞的收缩功能2 重点与难点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方式及特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的离子基础。细胞生物电产生原理 ;骨骼肌收缩机制。3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是包被在细胞表面的薄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外液隔开, 使细胞独立地存在;直接与内环境接触,是物质进出细胞及信息传递的必经之路。4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5 取决于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脂溶性 分子大小一、单纯扩散定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2.转运的物质O2、CO26 特点: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 被动过程。7 二、易化扩散1、定义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帮助易化扩散的膜蛋白 载体、通道不需要外力帮助;也不消耗能量;被动过程;类型经载体扩散经通道扩散特点8 载体转运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9 不同的通道有不同的离子选择性:?Na+通道、K+通道、Ca2+通道、Cl-通道不同的通道有不同的开闭控制条件: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1)膜两侧(外侧)化学信号(2)膜两侧的电位差(3)机械刺激通道转运特点:机械门控通道10 离子移动的方向取决于该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电位差11 三、主动转运定义膜上“泵”的作用,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特点逆浓度差逆电位差消耗能量意义膜内外不均衡离子分布12 正常情况下,K+、Na+在细胞内外的分布有很大的不同,以神经细胞为例:细胞内细胞外K+30倍Na+ 12倍这种不均衡的离子分布在所有细胞膜两侧普遍存在,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形成和维持的。13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主动转运被动转运顺浓度差 顺电位差 不直接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消耗能量14 四、入胞和出胞入胞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吞噬 吞饮出胞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粘液神经末梢分泌神经递质15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任何组织细胞在产生功能活动之前,最先在细胞膜上产生的是生物电变化。静息电位生物电现象动作电位16 (一)静息电位的概念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 -70mV~-90mV平滑肌细胞:-55mV红细胞:-10mV一、静息电位(RP)17 膜电位状态极 化:安静时膜两侧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的过程。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复极化: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的过程。超极化:膜内负电位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18 只对K+有通透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极低—— K+外流K+外流的动力:膜内的高K+势能K+外流的条件: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条件: ①安静时膜内高K+②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19 二、动作电位 (AP)(一)动作电位的概念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上升支(去极相)-70 mv ~ +30 mv下降支(复极相)+30 mv ~ -70 mv20 细胞受刺激产生AP时:(1)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2)Na+大量内流并达Na+平衡电位 ( AP的顶点 )AP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快速内流(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在Na+通道失活的同时,激活K+通道,使之开放,K+外流。AP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21 (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动作电位的引起阈电位:膜内负电位去极化到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值。阈电位的绝对值比静息电位小10mV~20mV阈值(阈强度、阈刺激):引起细胞产生AP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阈上刺激—— 比阈刺激强的刺激。?阈下刺激——比阈刺激弱的刺激。22 所以,AP引起的关键是:刺激要达阈值阈电位AP膜去极化大量Na+通道开放即:不管哪种性质的刺激(物理、化学、机械、电),只要能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即可自动引起AP的爆发。23 局部反应(局部电位)在细胞受到阈下刺激的局部所产生的小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特点:(1)不是“全或无”(2)电紧张传播,不能远传 (3)可以叠加。24 2.动作电位的传导:局部电流动作电位特征:“全或无”性质 :动作电位的幅度和形状是“全或无” 的;可传播性:动作电位能沿细胞膜向周围不衰减性传导。25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肌组织的分类:?形态学特点:横纹肌、平滑肌?功能特性: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支配:随意肌、非随意肌26 一、骨骼肌的收缩原理骨骼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骨骼肌(横纹肌)的细微结构27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小节?是指肌原纤维上相

文档评论(0)

151****1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