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精华版|魏后凯、崔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docx

《中国农村经济》精华版|魏后凯、崔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经济》精华版|魏后凯、崔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 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 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 作者:魏后凯1,2 ?崔凯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原文刊发:《中国农村经济》2022年第1期 从古代朴素主义强国观到当代社会主义强国观,农业在大国中的基础地位一以贯之。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理想传承和千年夙愿。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点难点所在,其实现程度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色和含金量。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需要对农业强国建设在中国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有充分认识。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之路。 一、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 (一)农业强国的科学内涵 农业强国突出“农业强”,是一个综合多维指标评价结果的广义概念,其内涵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本文认为,综合农业现代化历史进程,基于多个农业关键指标的国际比较,若一国农业整体或农业优势部门的现代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并引领世界农业发展,则可称其为农业强国。 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农业现代化是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的过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前提和底线保证。农业强国建设要求以较高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基准,逐步缩小与其他农业强国之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差距。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并不一定意味着农业强国的建成。尽管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可被称为农业强国。农业强国不单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还应在世界农业发展或农业某些重要领域中处于领先和强势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和重要影响。 (二)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 农业强国是基于国际比较而得出的,笔者选择2020年人均名义GDP(美元)排名前30位的国家,结合劳均农业增加值、农业固定资本形成额占比、农业从业人员占比、城镇化率等关键指标,排除人口过少、国土面积过小以及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和农业生产能力不足的国家,并综合考察各国的农业比较优势,经多轮筛选得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以色列、日本这10个世界农业强国。其中,美国属于综合型农业强国,不仅农产品产出水平高、品类丰富,且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占重要地位;其余国家属于特色型农业强国,以农业中特定产业或部门的强势竞争力而闻名于世。 概括而言,农业强国以“四强一高”为基本特征,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其中“四强”决定“一高”,“一高”代表“四强”,其本质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四强”与“一高”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用于表征和测度“四强一高”的关键指标共同反映了农业强国的实现程度。如表征农业供给保障能力的关键指标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可通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等关键指标来表征,表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包括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表征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包括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成本利润率、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 二、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逻辑 建设农业强国,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既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农耕文明的迫切需要,更是立足中国国情、彰显制度优势、践行道路自信的重要体现,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一)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逻辑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思想家就形成了国家谋强的系列观点,可谓之朴素主义强国观。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在历代君臣的强国观中得到了充分论述和展现。当政者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农业的重要性,只有农业兴盛、仓廪丰实,才能筑牢历朝太平盛世的根基。 纵观世界发展史,古代文明发源地,例如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尼罗河三角洲、黄河流域等,无不建立于优质农耕资源基础上。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生逐步推动传统农业瓦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持续下降,但发达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保障农业生产,尤其通过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来改造农业,着力将农业培育成为高附加值产业。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工业化转型,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就失去了根基。夯实农业基础,将农业做大做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农业图强的方式与手段随时代演进而变化,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对于中国农业强的向往和追求。 (二)中国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逻辑 农业强的本质在于如何实现农业持续增长和发展,发展经济学主要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