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的运用 论文.docx

《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的运用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的运用 ——以七上《生命的思考》为例 摘要:《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探究和成长,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教学价值、“探究与分享”栏目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与分享,核心素养,教学,应用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探究与分享”栏目。2022版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综上可见,承载多种任务目标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仅将知识目标纳入考量范畴,更要关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环节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实现途径。 由于探究与分享栏目存在着数量繁多、活动取舍导致的内容连贯性不强、与校本资源开发冲突等问题,实际教学过程,很多老师选择忽视这个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的问题。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分析与应用,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对于教材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加强“探究与合作”活动设计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内涵 《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活动设计,依据其形式不同,可分为观点讨论型、思维拓展型、体验反思型、情境讨论型以及行为导向型和综合型等。从字面看,探究与分享是探究活动与分享活动的结合。探究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探究方式自主获得新知,培养自身探究能力的过程;而分享活动则是指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分享自身感受、体验等培养合作能力、互助精神及交流能力的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探究与分享”就是通过情景创设,通过思维拓展、体验反思、情境讨论以及行为导向等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素养的教学活动。 二、“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教学价值 探究与分享栏目作为课程专家的集体智慧,观察这些探究活动所设计的问题,对我们学会设计问题非常重要。教材探究与分享的问题设计对我们设计教学问题的启发是:设计的问题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开放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入特殊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还要具有实际的意义,学生能从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探究与分享”栏目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活动形式,弱化了活动的效用 “探究与分享”活动中有许多适于开展活动的内容设计如情境体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辩论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使课堂学习不再枯燥,还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养。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生成,有时课堂活动开展的风生水起,可学生感悟却是寥寥无几,这样一来,活动就会变成情景表演,过于追求表面形式化,导致“探究与分享”栏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往往出现学生被教材中的情景或者教师设计的活动所吸引而“沉迷”于此,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进行。 (二)不加分析的盲目使用,降低了活动的价值 有的教师课前没有对“探究与分享”中的活动设计进行剖析,将活动加上观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生硬地将学生对于“探究与分享”栏目中所提问题的答案与教学目标进行捏合,没有对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出观点进行分析、澄清、归纳、总结。 “探究与分享”栏目中针对活动设计的内容至少有一至两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对活动内容本身的提问,如:“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等等,有的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如:“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从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有的是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如“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等等。学生对于这些不同问题的回答,往往百花齐放,却很少做到答案与教材知识理论的迁移,要么就事论事,要么就题论题,“探究与分享”变成了阅读理解或是现场辩论,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三)惯用经验教学模式,否定了活动的功能新编 《道德与法治》共有五个模块的活动设计,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思想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顾教材的活动设计意图,惯于使用自己在以往教学中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