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伦理意蕴.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的伦理意蕴 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源泉,捍卫音乐教育是与商文化的基本特点。音乐、音乐、道德和惩罚的相辅相成,建立了周文化的伦理、政治理念和政治能量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诗经》305篇是保存礼乐文化的最有价值的载体, 更是是诗歌艺术的典范, 由于它在历代儒家文化传承中的尊崇地位, 决定了其作为中华文化元典的属性。今日, 欲究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之根和诗学精神之源, 必不能绕过《诗经》。本文拟对《诗经》中所蕴含的诗性伦理品格作以探讨, 以求彰显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向度。 一、 音乐教化的构建 一部《诗经》, 既是再现中华先民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 也是一部关乎礼乐教化的百科全书, 它广泛涉及了婚姻家庭伦理、政治伦理, 乃至生态伦理、人格伦理等诸多方面。从伦理范畴而言, 可以概括为子孙之孝、兄弟之睦、婚姻之好、宗国之忠、天人之和、君子之德等德目。 1. 周人对父母的孝思、孝思维的缺失 在周人的宗法制度背景下, 《诗经》反映了我们民族早期的孝道意识。如《大雅·既醉》:“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周颂·雝》:“假哉皇考, 绥予孝子。”《小雅·楚茨》:“孝子有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大雅·下武》:“永言孝思, 孝思维则。”《周颂·闵予小子》:“于乎皇考, 永世克孝。”如此等等, 充分展现了周人在对待父母祖先的慎终追远和孝顺恭敬。具有明显的道德教化意味。另外还有一些诗反映了周人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如《小雅·蓼莪》:“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被清代诗歌评论家方玉润评为“千古孝思绝作”。又如《唐风·鴇羽》, 《毛诗序》云:“君子下葱征役, 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邶风·凯风》:“凯风自南, 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 母心劬劳”也是感念母亲养育之恩的诗。 2. 兄弟关系与血亲团结 在宗法制下, 宗族祭祀地位的权利决定了兄弟之间的争夺。所以, 《诗经》倡导了一种兄弟和睦, 亲和互助。如《小雅·棠棣》即是倡导血亲团结的诗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兄弟之歌。”诗中反复言:“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 (畏) 兄弟孔怀”, “脊令在原, 兄弟急难”, “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 申明人与人只有兄弟之间是最可亲密的, 人们在灾难来时只有兄弟才会相救于急难, 兄弟虽然只在墙内相互争吵, 但一旦有外侮, 就要共同抵御。所以“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傧尔笾豆, 饮酒之饫。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 为鼓琴瑟。兄弟既翕, 和乐且湛。”这里是说, 兄弟经过丧乱后, 会更加相亲, 陈列出笾豆食物, 聚一处宴饮, 兄弟都已来齐, 饮德合乐而相亲。与妻子相亲如琴瑟相和, 兄弟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可见这首诗正是周人倡导兄弟血亲团结的诗歌。以“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为全篇之主旨, 此诗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 周人婚姻生活中的礼俗:虾德与瑶 周人的婚姻, 具有周人和奔婚和聘婚等形式。在男女“所属而观”的“奔婚”中, 以伦理道德意味淡薄。而后者“聘婚”的“合二姓之好”则是周人婚姻伦理的基本形态, 在两性婚姻生活中伦理道德意味远重于现代所谓之爱情的意味。如《郑风·将仲子》、《齐风·南山》、《墉风·柏舟》等, 反映了婚姻受伦理制约的情况;同时在另外一些弃妇诗, 如《邶风·谷风》、《卫风·盟》, 则对背叛的婚姻发出谴责, 同时反映了对夫妻之间义务责任的认识。《诗经》开篇之《周南·关雎》更是反映周人婚姻生活中以礼节情观念的典范, 汉宋以来多认为诗中“君子”指周文王, “淑女”指文王的妻子太姒, 诗的主题是歌颂所谓“后妃之德”。现代学者多认为是一首单纯的周代贵族青年的恋歌, 至于其中的政治道德含义是汉儒附会的。其实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孔子诗论》第10简“《关雎》以色喻于礼”的观点看来, 在先秦人们就把这首诗当作婚姻道德的一个典范文本的。从诗中涉及的起兴意象“雎鸠”、《荇菜》, 以及琴瑟、钟鼓等词来看, 这首诗其实涉及了上古的一个贵族婚礼习俗。即“娶妇三月成妇礼”。诗中男青年娶来妻子并未马上得到洞房花烛的快乐, 而要在即将到来的幸福时刻伴随可见而不可得的煎熬。但诗中男青年没有因为意中人而表现出失魂落魄, 而是焦急等待而又充满对未来幸福的憧憬。此诗之所以被后来作为婚礼奏乐的保留篇目, 主要是它体现了周代礼乐文化制度下人的自然情欲与道德理性之间的和谐问题。 4. 周宗室的爱国精神 “忠”在《诗经》中主要表现为对血缘宗法制国家的忧患意识和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前者如《小雅·黍离》, 表现了对周王室出于忠心的忧郁痛伤。后者的例子较多, 如《秦风·无衣》表现了忠于祖国的爱国精神;《大雅·常武》赞美周宣王及其大臣平定徐夷叛乱, 歌颂王师之英勇善战, 渲染了士卒之高昂情绪, 在字里行间洋溢着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