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初心 潜心立德树人》 论文.docx

《坚守教育初心 潜心立德树人》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坚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 摘要:2022年版新课标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突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行部编委初中语文教材坚持德育为魂,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合理而科学地利用这些资源,以文化人,加以统整、综合,用以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贯之以德育渗透,真正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标,立德树人,阅读,德育渗透,实践探索 引言:今年四月份颁布了新课标,我读了一遍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次新课标把教学过程中要“目中有人”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假期我深入学习钻研新课标,她如同甘霖洒在了我久旱的教学理念中,解决了我对于怎样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任务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新课标突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立文化自信,最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是灵魂的碰撞,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身为语文教师,更要担负起这样的使命。语文跟每个人相关,它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还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呢?我做了以下思考和探究。 一、回归文本,精研细究,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在教材当中对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不当,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文学作品其实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可以体现作者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而学生从中就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审美情趣以及自身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语文课文的挖掘,教师应当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深入切入到语文教材背后的含义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 印象最深的是在铜陵十五中参加的王俊妹“名教师工作室”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两节现代诗歌教学的课,一节是万靓靓老师的《乡愁》,一节是夏艳老师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万老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深情涵咏,夏老师带领学生一遍遍地深情朗读,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我”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这两堂课,“家国情怀”这个德育价值点把作者、教者、学生与听者紧紧地连在一起,久久回荡。这两位老师的课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语文教学与德育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要先加强德育教育,因为道德是人的基础,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和支撑。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鲁迅来日本求学,由于感受到了中国人灵魂的麻木,所以决心以文救国,来唤醒国民的意识,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公开课《大雁归来》的教学中,最后我也是拓展延伸到作者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和学生一起深情地大声呼唤人与自然应该诗意的、和谐的相处,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引发出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部编委初中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组元。“人文主题”认为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与价值,应当指导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除了单篇文章,我们还可以利用群文阅读来进行德育渗透。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我抓住了这样一个德育主题:人生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请心存美好!《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尽管被贬,依然劝慰友人滕子京,与其共勉,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同样被贬,却能够做到政治清明、与民同乐;《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面对亡国之痛,也能够在严寒的冬夜去欣赏湖心亭的雪景,何其闲情雅致,何其热爱;《行路难》中李白被排挤出朝廷、“赐金还乡”之际,依然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自信;《水调歌头》中的苏轼也是被贬,在多年不能与亲人相见的情况下,还能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现在的孩子内心太脆弱,经历一点挫折就觉得过不去,遇到一点不如意就失落抑郁。人生路漫漫,哪能永远风和日丽?所以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很有必要。通过这样的群文阅读,学生学习古代这些贤人的先忧后乐的情怀,欣赏豪迈、豁达、乐观、自信、顽强、以天下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胸襟与抱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重视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渗透德育 新课标坚持创新导向,强化课程综合性。初中语文课堂所学到的内容其实非常的宽泛,如果仅仅从认识字词、理解内容方面来教授的话,那么语文课堂一定会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也无法理解这些所学内容背后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