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教育《德育与班级管理》离线考核答案 .pdfVIP

奥鹏教育《德育与班级管理》离线考核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离线作业考核 《德育与班级管理》 满分:100 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1、品德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 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 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 制。 2、学校德育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 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 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 德的活动。 3、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思想 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其结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的 内容与方法;一说还包括施教与受教活动。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为能动主体,是过程的两个基 本方面。对德育过程的开始与结束的界限有不同的理解:从人出生到老死;从幼儿到少年、青年; 从某一具体德育任务的提出到该任务的实现;一次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始与结束。 4、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 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课堂管 理的相关要素包括物理环境和课堂纪律,基本模式有三种取向 :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和教 师效能取向。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管理能力、学生学习行为、班级规模和班级的性质影响着课堂管 理的效果。 5、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和地位的期望和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所应该表现的心 理和行为方式。角色主要包括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设计者、家长的代言 人、社会规范的象征者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社会关系中 的一种位置 ,因社会分工而具有对年轻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情操和行为习惯者的身份。 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1、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 “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心理学常考点 ,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 进行考察。因为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 ,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所以一般我们 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 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发明的镭 才能治好她。病妇的丈夫汉斯找到药剂师,却被索价 2000 元,这个药价足足高出了药成本的十倍。 汉斯只能到处借钱,可最后只凑够 1000 元。汉斯不得已,只好恳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 允许他赊账,以便能快点救活妻子。但药剂师一口回绝他,说 :不成 !我研制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因此走投无路 ,于是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夜黑风高的晚上 ,撬开药剂师的店门 ,为妻子偷 来了药。 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 :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科尔伯格带着问 题 ,采用纵向法,对 72 名 10 ~26 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进行长达 10 年的跟踪测量 ,并对所得结果在 其他国家进行验证。最终 ,柯尔伯格于 1969 年提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如下 : 1.前习俗水平(0~9 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 ,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 是是否受到惩罚 ,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 善恶的观念。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 ,是不好的。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