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辑版ppt 2.钠、钾等电解质作用 钠摄入过多→钠水潴留,血容量↑ 交感神经兴奋性↑ 钾:促进排钠 3.社会心理应激因素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改变体内激素平衡 城市居民高于农村 经常遭受生活事件刺激者 4.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IR) 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反应性降低,引起血浆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分泌增加,以此为中心环节,患者表现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降低、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代谢综合症”)。 IR →高胰岛素血症 醛固酮↑→钠水潴留 Ca2+向SMC内转移 PGE →血管收缩 BP↑ 5.其他 肥胖、饮酒、吸烟、不运动 (二)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的原因 分类 肾性高血压 ? ? ? ? 肾血管性高血压 内分泌性高血压 ? ? ? ? ? 单基因病型高血压 药物性高血压 ? 其他 ? ? ? 原发病部位 肾脏实质 ? ?? ? 肾血管疾病 肾上腺 ? ? 甲状腺 甲状旁腺 垂体 ? ? ? ? ? ? ? 疾病名称 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 肾素生成增多的肾肿瘤 肾动脉狭窄 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皮质醇增多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肢端肥大征 Liddle综合征 口服避孕药 滥用可卡因 主动脉缩窄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结节性多动脉炎 颅内压增高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动脉血压 BP Cardiac Output Peripheral Resistance Blood Volume Vasoconstrictors Neural Factors Cardiac Factors 血压的影响因素 (一)损伤-反应假说 Injury-response theory Russell Ross(1929-1999)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小板 单核-巨噬细胞 【参与病灶形成的主要细胞】 1. 血管内皮细胞 慢性和重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过程的始动环节。 ③ ET↑,EDRF/NO →血管收缩; ET →SMC增生 ④ 表达ICAM-1、VCAM-1和E-Selectin ↑ →PMN,Pt黏附聚集; ⑤ 释放MCP-1和GM-CSF↑→M趋化 ; ① 内皮通透性增加,有利于血脂渗入; ② 氧化修饰LDL →oxLDL ⑥ 释放 PDGF等生长因子增加→ 剌激中膜 SMC迁移和增生; ⑦ 暴露胶原→ 血小板黏附、聚集; 血小板释放PDGF; ⑧ 生成抗凝物质减少,促凝物质增多→ 凝血系统活性↑ ; ⑨ 斑块表面内皮细胞受损促使稳定斑块转化为 不稳定斑块。 2. 血管平滑肌细胞 收缩型 (contractile phenotype) 合成型 (synthetic phenotype) 细胞形态 长梭型 扁园型 细胞构成 ? ? 肌丝占 70% 5%~10% 细胞器占 5%~10% 70% 整合素 α1β1 α2β1、α3β1、α5β1 敏感的活性 物质 内皮素、儿茶酚胺、NO血管紧张素Ⅱ、PGE2 趋化因子、生长因子 主要功能 收缩和舒张 合成细胞外基质、迁移 类型 收缩型 合成型 存在时期 正常成熟期 胚胎期,损伤修复期 SMC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中的作用 SMC SMC在病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SMC 泡沫细胞 ② 合成生长 调节因子 ④ 合成分泌 胶原 ③ 促不稳定斑块形成 ⑤ 向内膜迁移、增殖 ① 3. 血小板 PDGF ①促使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 ②促使SMC向血管内膜迁移 ③促使SMC荷脂形成泡沫细胞 ④促使SMC增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ICAM MCP-1 M-CSF 4.单核-巨噬细胞 ①氧化LDL→oxLDL。 ②吞噬oxLDL→泡沫细胞。 ③坏死→释放脂质→细胞外脂质池 ④释放溶酶体酶→损伤内皮细胞、SMC和M。 ⑤产生细胞因子→VEC表达黏附分子→PMN、M、Pt黏附。 ↘SMC迁移、增殖。 ⑥激活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和细胞因子诱导

文档评论(0)

董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