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序》赏究天人新解.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品序》赏究天人新解 钟岭的《诗》序言说:“现在的皇帝是知识渊博的人,他有着沉重的感情,诗意的阳光和月亮。他喜欢看皇帝。他是你的第一人。”。”此处的“赏究天人”,曹旭先生《诗品研究》中认为:“通行本作赏,误。”并改为“学”,即“学究天人”。(第294页)周振甫先生《诗品译注》也将“赏”校改为“学”,并注称:“曹旭据《梁书·钟嵘传》、《诗品会函》、《全梁文》校,赏当为学”。(第23页)张少康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在入选的《诗品序》校勘中云:“赏究天人,赏应改为学,学究天人之际。”(第119页)未标出依据。这里所谓的通行本,当是指何文焕《历代诗话》收录本、《四库全书》本等,二者皆是“赏究天人”。近人陈延杰《诗品注》就是沿用通行本,对“赏究天人”也不以为误。 笔者认为,通行本《诗品序》“赏究天人”既然能够通行,自然有它的道理,未可轻易否定,“赏究天人”之“赏”字并非是“学”字之误,通行本在这个字上不存在错误。这一字之差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词义,而是对六朝一个重要美学范畴的认识。具体分说如下。 一 “赏际奇至”之“赏” 这里要说的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理由,“赏究天人”不仅可通,而且更能体现六朝文人的审美倾向。赏在当时不仅是一个对人之功劳成就进行褒奖的词,而且已经演化为一种情感色彩很浓的审美范畴。赏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确立应在晋宋时期,在此之前,赏的含义多集中在赏赐之上,且以物质褒奖为主。但晋宋之际,文人们对这个词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仅《世说新语》及其刘孝标注中,“赏”在赏赐意义之外的应用就已经非常可观。如《文学篇》注引《郭璞别传》:“才学赏豫,足参上流。”又《文学》:“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时以为名赏。”《品藻》:“谢公与时贤共赏说。”《雅量》:“谢与王叙寒暄数语毕,还与羊(绥)谈赏。”等等。其时文人经常言“赏”,竟使刘勰很看不惯,尤其对“赏际奇至”之类大为不解,并在《文心雕龙·指瑕》中以之为文章一病,且质询道:“赏训锡赉,岂关心解?”这种略带指责口吻的质询,其实表现了他的误解与文学观念上的略显保守。作为“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的观念的延伸,刘勰于《指瑕》一节中进一步指出了在此观念衡量下他眼中当时创作上的弊端:“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而晋末篇章,依希其旨,始有‘赏际奇至’之言,终有‘抚叩酬酢’之语,每单举一字,指以为情。夫‘赏’训锡赉,岂关心解?‘抚’训执握,何预情理?雅颂未闻,汉魏莫用,悬领似如可辨,课文了不成义。斯实情讹之所变,文浇之致弊。而宋来才英,未之或改,旧染成俗,非一朝也。”“赏际奇至”之“赏”,绝大多数注家可能以为俗常之语,故不予注释;周振甫译作“欣赏奇特情致”,此译不确。结合始言“赏际奇至”,终有“抚叩酬酢”,可见此意正是《文心雕龙·物色》赞中所云“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之意,是一种主客之间审美遇合的偶然激发,所以“赏际奇至”当指赏心、际会的感觉奇妙地忽至心中。由这个角度看,晋末篇章,以依稀其旨为追求,且以“赏际奇至”标榜或作为描写对象,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它说明文人对字正理宣、义必明雅的诗文表现标准的突破,对物我交感、主客兴会之际审美感受的微妙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此“赏”可悬领——以一种情感的沟通能力意会,而不能抵近——以言语理性彻底阐释,这亦是玄学尚“无”之思想在审美及创作中的渗透。谢灵运《山居赋序》中称:“扬子雲云:‘诗人之赋丽以则。’文体宜兼,以成其美。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览者废张左之艳辞,寻台皓之深意,去饰求素,傥值其心耳。”这是对自己《山居赋》的评价。就是这样一篇无昔日大赋之丽辞的赋作,却有着深深的超逸情怀,即“台皓之深意”。这种情怀的寻味,靠字面的一般理解难以实现,只能靠读者与作者情趣心灵的遇合:“傥值其心”,而这种遇合具体的表达是什么呢?谢灵运最后称:“意实言表,而书不尽;遗迹索意,托之有赏。”它的意思是:言不足以达意,要领悟作品中作者性灵的寄托,读者最好的办法不是凭借理性分析剖解,而是靠“有赏”——即读者与作品在情感上实现某种契合与交流、沟通。以情感的契合沟通实现主客界限的消弭,为主客架起融合的津梁。情的契合感与欣悦感就是玄学有无关系中的“有”,凭依玄学假有以达无的思想与方法,就能实现通过这个“有”来感性而全面地把握“无”,也就是谢灵运文中所说的“深意”。这就是赏,一种玄学思想与审美情感共同熔铸的范畴,它因为玄学言不尽意思想的渗透,从而探索达意之道,而这种所谓的达意所达到的最终效果,不是条分缕析的理论透析,而是玄学影响下形成的、同样发源于言不尽意观的“正在有意无意之间”(第356页),比彻底的清晰要朦胧,比彻底的朦胧要清晰,可以迫近但不能复原。 作为一种重要的感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