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时间;结合各朝代的民族政策、边疆措施及疆域版图的演变,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东北:夫余、乌桓; 北方:匈奴; 西北:羌氐; 南方:夷、越;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礼部、鸿胪寺;羁縻政策:《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引申为笼络控制。秦、汉、唐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以夷制夷,承认当地夷人头目,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宋、元、明几个王朝称土司制度。;结论:宋朝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并未中断;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结合各朝代的民族政策、边疆措施及疆域版图的演变,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敕封僧俗领袖、都司;概念解读;课堂探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有哪些民族、边疆政策?并概括不同民族、边疆政策的效果;不同民族、边疆政策的效果;不同民族、边疆政策的效果;不同民族、边疆政策的效果;中国古代对西藏、台湾的管理;中国古代对西藏、台湾的管理;朝代;1、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时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 ) A.君主专制体制定型 B.中央对全局管控加强 C.国家重视边疆开发 D.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 2、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了当时( ) A.蒙古、新疆的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朝代;【合作探究】;概念: 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 朝贡体系的雏形是古代中国(大陆地区)的畿服制度。即中原王朝的君主(或君王)是内服和外服的共主(天子),君主在王国的内服(中心地区)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对直属地区之外外服(边缘地区)则由中原王朝册封这些地方的地方统治者进行统治,内服和外服相互保卫。由此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共主的天下概念。在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心内服统治区域不断扩展,许多外服地区在接受内服地区的社会组织和思想文化观念后,慢慢变成内服的一部分,而不断形成新的外服地区。 在这种内外服之间的不断转化就变成所谓的华夷之辨。 ;三、对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认识;拓展:对中国古代朝贡体系的认识;;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演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