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xVIP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人教部编版道法八年级上册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课题名 《法不可违》 教材分析 第一框“法不可违”,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从而开启下文。通过展示三个违法行为的镜头,剖析违法行为的类型和法律责任。通过探究两个治安管理违法行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危害。通过分析“探究与分享”活动中的三个民事违法行为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这两种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责任意识: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 遵章守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思考:陈继志等人为什么被判刑? 教师导语:因为他们触犯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违法行为有哪些?这些违法行为之间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法治课堂——《法不可违》。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运用社会关注度高的违法案例,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法律的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分? 4、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5、如何遵章守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三、新知讲解: 第一目 违法无小事 过渡:法律是全体成员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法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看小勤都经历了什么 【探究一】课件展示: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 请同学们根据经验回答: 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法不可违,违法必究。因为小勤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所以实施了违法行为。假如小勤多了解法律知识,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教师补充:到底法律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我们在第三课就讲到,法律作为社会规则的一种,明确告知了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和方向。《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当然法律也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通常在我们生活中违法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必须做而没有做(初中阶段就辍学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一种是不应该做的你做了。 追问:我们在生活中受到道德、法律和纪律的约束。而且在所有的规则中,法律的约束力最强。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那么我们行为的最底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这就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强制性) 知识梳理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 (2)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强制作用 过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到底分为哪几类呢? 【探究二】课件展示一组漫画 漫画中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这三种违法行为有哪些区别?请作出表格进行比较、总结。 提示:都是违法行为。第一组漫画中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第二组漫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第三组漫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教师讲解: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 民事法律规范,(民与民)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民与官)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 刑事法律规范。(全体公民) 根据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①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又称一般违法行。 ②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最严重又称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 知识梳理2.违法行为的含义(P48第一段) 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违法行为) 我们通过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课件展示:涉及法律、承担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