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渭桥意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全唐诗》渭桥意象研究 ? ? 王雨墨,杨 雨,李 哲 (中南大学 a.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b.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一、引言:作为长安地标性建筑的渭桥 长安作为诸多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其北临的渭河,同长安周边其余河流构成了“八水绕长安”的宏壮景象;在渭河上修建的桥梁,成为了长安向北沟通渭北道的关键交通枢纽。到了唐代,架在渭河上的桥梁至少有三座——东渭桥、中渭桥、西渭桥。在《全唐诗》中,“共出现‘桥’字1856次,除掉‘鞍桥’‘桥山’‘桥梓’等与桥无关的诗,唐诗中以桥为题者,如‘赋得浮桥’、‘石桥’、‘升仙桥’等内容与桥有关的诗1096首,约占《全唐诗》诗歌总数的五十分之一”[1](P1);与“渭桥”有关的诗作共计32首。 学界对于渭水三桥的研究成果颇丰。以建筑学视角为基点的桥梁学专著,周新成的《中国桥文化》《中国桥美学》最具代表性。刘中和《秦汉渭桥的几个问题》就中渭桥的位置、堤激、界碑、作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西安市汉长安城北渭桥遗址》记录了自2012年以来,相继发现挖掘的3组7座渭桥,详细说明了其地理位置、发掘经过、遗迹遗物、取样测年结果,此次发掘诸渭桥的数量远远超过古代文献所记载的三座之数,具备极高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伴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与建筑学研究的推进,文学经典中渭桥意象的深入研究亦成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即以《全唐诗》中出现的“渭桥”为考察对象,试图呈现其从长安地标性建筑实体到意象化、抽象化的过程,揭示其文学价值,探讨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 二、关中平原山川分布与渭桥地理位置 司马相如《上林赋》云:“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2](P88)“荡荡乎八川分流”句指的就是环绕长安的八条河流,“隋唐时期,八水指的就是北有泾、渭;东有浐、灞;西有沣、涝;南有滈、潏,在这八条河流中,渭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一条主要的河流,其余的七条河流都是渭水的支流,其中泾水在渭水之北,其他支流皆在渭水之南。”[3](P13)渭水是流经关中平原最大的河流,其余七条河流均为渭水支流。包围长安城的“八水”地处关中平原,关中地区以北为黄土高原,以南为秦岭山川,以东为黄河干流,以西为岐山六盘山山脉;其中“秦岭山脉面积广阔,主峰海拔2000-2800米,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北山山麓形成了七十二峪口,源源不断地向渭河南岸提供水源,经西安小平原汇于关中平原大动脉的渭河,并最终由东注入黄河。”[4](P27)浐水、灞水、沣水、滈水、涝水、潏水均发源于秦岭山脉,由南向北不断冲刷着秦岭北麓的土地,共同汇入渭水,浇灌出了“八百里秦川”的膏腴之地。这六支发源于秦岭的河流位于渭水南侧;泾水则位于渭水北侧,流向自北向南注入渭水,渭水则自西向东最终汇入黄河。 关中平原的水网体系实际是由渭水及其支流组成,故《水经注》言:“渭水,秦大川也。”[5](P647)唐都城长安选址于被八条河流环绕的冲积平原处,密布纵横的河流满足了长安城人民的日常用水需求,滋养着这方沃土与子民。下图为肖晗海所绘隋唐时期关中地区山脉河湖分布图以及西安小平原的山水分布图,直观鲜明地展现了唐都长安所处地理位置及周边山川河流分布。 图2 隋唐时期关中水系分布图[4] 山川形胜,长河奔流,长安被众河流环绕,唐前存留的桥梁以及唐时兴建的桥梁成为了交通往来的重要途径。笔者对《全唐诗》中涉及“八水”的桥梁诗歌完成了统计,其相应频次见下表: 表1 《全唐诗》“八水”桥梁意象频次统计表 图3 西安小平原的山水分布图[4] 《全唐诗》中未出现“泾桥”“沣桥”“滈水”“滈桥”“涝桥”“潏桥”词条。涉及泾水的诗歌有诸如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泾水黄,陇野茫。”[6](P176)等共计55首,且大多与渭水共同出现在诗作中,通过“泾渭分明”“浊泾清渭”的鲜明对比来喻指是非黑白、界限清晰。“渭水”意象见于475首诗歌中,蔚为大观;“渭桥”一词出现于32首诗歌中。提及浐水的诗歌有骆宾王《畴昔篇》:“我住青门外,家临素浐滨。”[6](P835)等共计61首。浐水清浅而水色素白,故别称“素浐”,与灞水的幽深浑厚相区别,有“玄灞素浐”的美誉。“灞水”意象见于264首诗作中,“灞桥”意象见于19首诗作中,除郑谷《小桃》:“和烟和雨遮敷水,映竹映村连灞桥。”[6](P7819)一诗外,其余9首均为抒发离别感伤的赠别思乡诗。灞桥是古人送别亲友的经典之处,灞桥风雪、灞桥折柳也是述说离别的经典意象,“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7](P356)涉及沣水的诗作有韦应物《答畅校书当》:“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6](P1954)等共计29首,其中21首均为韦应物寓居沣上时所作。此外,《全唐诗》中提及涝水的仅有柳宗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