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docxVIP

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课题出自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们学习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本节课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的理论依据,在教材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本节内容也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体现新课改中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②结合材料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综合思维) ③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人地协调观)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确立依据: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个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紧密相连的环节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后面的教学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②难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确立依据: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比较多,容易混淆概念 二、说学情 1.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高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经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和前面太阳辐射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而且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但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生活中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 介于这两点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说教法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身边的客观事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板书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辅助开展教学。 说学法 我们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图文转化法、地理知识观察学习法、地理逻辑分析法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从细处着手以学生的日常生活感悟为切入点“我们今天的最高气温是30摄氏度,可见大气是有温度的”,抛出“那么大气的温度是谁给它的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的讲授 本节课围绕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有两个大的知识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三个步骤: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首先,我会出示图片“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个波段,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被大气哪些成分吸收,云层、尘埃颗粒等对太阳辐射产生了哪些影响,采用小组讨论填写表格的形式,在这一环节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在这之后学以致用,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为什么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综合思维能力。 出示图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直观、形象的对该知识点加以理解,并且引出太阳辐射释放的大部分能量被地面所吸收,这一步骤为“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释放出辐射,主要为红外光,而前面所学对流层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会吸收红外光从而增温,这一步骤为“大地暖大气”,同时也得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的结论。大气吸收热量后增温释放辐射,这时候分为两股,一小部分向外辐射到宇宙空间,另一大部分射向地面,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这一步骤为“大气还大地”。 在这,我们就把大气的受热过程讲解完毕,分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臭氧、云层和尘埃颗粒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吸收地面的热量后又把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的保温作用。 学以致用,请同学们同桌讨论,思考解决“温室效应的地理原理是什么?”“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这些问题,锻炼同学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授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我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小结,并且带来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在当堂做一些新知识的运用,能趁热打铁掌握新知识的用法。 最

文档评论(0)

喜欢写作,课件制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喜欢音乐,喜欢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