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伤寒方证总结图表及临证精华100条.pdf

1_伤寒方证总结图表及临证精华100条.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方证总结图表 伤寒临证精华 100 条 1. 《伤寒论》之六经来自八纲,与《黄帝内经·热论》之六经不是一回事。 《伤寒论》之理论与《内经》之理论是两个不同体系,所以用《内经》的思想 理论来解释《伤寒论》的条文是错误的。 2. 《黄帝内经》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学习专研。 3. 《伤寒论》之用药来之《神农本草经》,有后世的脏腑理论的用药思想 来指导学习伤寒论用药是不行的。 4.学习伤寒论,必须是要背诵全部条文的,后来的有的老师划分的重点条 文是个人的理解,是不全面不够的。 5.学习中医,必须要先学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是伤寒论的理论,因为黄帝 内经是没有多少用药经验的),先学伤寒论。没有理论的指导是学不好中医的, 学什么方子治什么病是不行的,要方证结合。 6.现在有人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我看他们其实是不想要辨证论治,只 想辨病论治。这纯粹是害中医,每个病有每个病不同的反应和症状,能一样吗? 就好象有人老嚷嚷中西医结合一样,能结合吗?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 7.第 54 条,关于定时发热,汗出热不减。阴是邪气,阳是正气,正邪交 战与体表,邪气大于正气就会发热。因为有抵抗力,邪气不能全胜。桂枝汤是 甘温,健胃生津液,帮助正气驱邪。就像汉武帝当年囤兵打匈奴,内部不强大 就无法战胜敌人。 8.桂枝汤证是表阳证,为什么阳病不用辛凉解表而用辛温解表啊?冯世纶 教授言:不是什么“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问题。也有人说辛温解表伤津液, 那辛凉解表也伤津液呢。主要是要弄明白张仲景为什么要用桂枝汤的问题。因 为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此为表阳证,同时汗出表示人体津液伤了。 精气虚而汗出,汗出而邪不退,那怎么办?就像打鬼子,兵力不够打不过怎么 办?桂枝、生姜辛散打啊,加白芍、大枣酸甘养阴液补充兵力啊。服粥覆被就 是后勤供给啊。这就是发汗之中养胃气增津液,驱邪扶正,保胃气,存津液啊。 这和鬼子还在前线打呢,等鬼子到防线内部了,就枣啊粥啊就不行了。像小柴 胡汤,就要姜枣参了。 9.关于瞑眩反应的讲解: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厥者,“顽固、老”讲。 瞑眩现象是药达病所的一种反应,病者表就瞑眩反应小,像桂枝汤姜枣啊粥啊 就是后勤供给,养津液。在少阳就会反应大,因为少阳了,就是敌我战争进入 了胶着状态,这时的仗打得最激烈,看往来寒热就知道正邪纷争的多厉害。出 现了默默不欲饮食,就要参姜枣上了。越是老病久病就瞑眩反应的大。而到了 三阴病了,我方的力量明显弱与敌方,往往会在一月或三月之久,在我方反击 的力量积累的够了,才会出现瞑眩反应。 10.关于舌苔和脉象:经方里舌苔和脉象只是症状之一,只是参考,主要 是看症状反应。舌苔的重要性比脉象要次,在后世温病学派里才重视起来。脉 就是血管,血管特殊的占 30%,可凭的只有60-70%的,比如有人拉肚子,病在 里的,但有的脉还浮,你怎么看啊。还要熟悉病人以前的脉象,有了变化才好 比较。脉是号表里寒热虚实,不是号脏腑的。 11.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 12.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治疗身痒、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就是小发汗。 小发汗是什么?这个痉湿暍病治疗风湿,就要小发汗吗,这样风湿俱去,小发 汗。这个小汗出要注意,不是大汗出,小汗出以后就是说让风邪、寒邪和湿一 块儿出去。桂枝加荆防汤呢,荆芥、防风相当麻黄,与麻黄近似,也是小发汗、 微汗,不过荆芥和防风发汗的力实际上比麻黄不相上下,麻黄力量偏大。 13.皮肤有湿在表的皮肤痒,出现湿疹或风疹、荨麻疹都是一类的,经方 看来这就是湿在表,属于表不解,当然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了,或者用麻黄汤 小发其汗,两个方子量用的很小。 14.我们临床看病,好多病人你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出现了这个证,根 据这个症状反应来判定它是哪个六经证或是具体的方证是什么。 15.不正确的发汗,引邪入里,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经常碰到,有些发热 恶寒,典型的伤寒,或者是典型的中风,用清开灵啊,双黄连口服液,这是治 里的药,用了后反而加重,都是有可能的。 16.便秘并非都为阳明,久病便秘,多在太阴。心里要有这根弦。津亏便 秘,里虚寒的便秘,这时可用生白术,性温,量大有通便之功。当然,如有热 象,可合并阳明了。 17.越是复杂的病情,用药越简单,才能弄清楚。用药过多,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错综复杂,互相影响,往往干扰了你最初的辨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