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讲稿(最新完整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2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中药的起源始于原始社会,人们挖掘地上的植物以充饥的生活过程中,常不可避免的误食一些有毒甚至剧毒的植物,以至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如吃了瓜蒂,藜芦会导致呕吐,误食了大黄则造成腹泻。同时,也可因偶然吃了某些植物,使原有的病痛得以减轻或完全消除。人们在服食植物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后来当疾病发生时,就会根据过去服用时的经验,以尝试着服用某些植物,以解除痛苦,经过世世代代无数次这样的反复试验,口尝身受,人们逐渐获得并积累了辨别食物和药物的经验,也逐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因此可以说,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于药物的认识和需求也与日俱增。药物的来源也由野生药材、自然生长逐步发展到部分人工栽培和驯养,并由动、植物扩展到天然矿物及若干人工制品。用药知识与经验也愈见丰富,记录和丰富这些知识的方式、方法也就由最初的“识识相因”、“师学相承”、“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这既有利于药物知识的保存、积累和传播,也为后世探讨和研究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时代,出现了关于医药的正式文字记载。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书中记载有动物100多种,植物140余种,其中后世作为药用植物的约50余种,并对某些动植物的采集、性状、产地及服用季节等,也作了说明。 《山海经》记载了诸多的药物,并明确指出了药物的产地、形态、性能、功效和主治,说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载药物126种,其中有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矿物药3种,水类1种,另有3种属类不详。它和《诗经》一样,并非药物专著。 一、秦汉时期 秦汉之际,药学已出具规模,这一时期,通过境内外的交流,西域的红花、大蒜、胡桃、胡麻;越南的薏苡仁的相继进入中国;边远地区的麝香、羚羊角、琥珀、龙眼肉等药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地。 此时期有药书《神农本草经》,医书《黄帝内经》的问世,《黄帝内经》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神农本草经》《本经》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 作者:不详,该书虽托“神农”之名实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载药数:365种。 评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内容:该书分序例和各论两部分,序例: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 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无毒、养生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种,无毒,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 中品120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黄芩等。 下品125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 所载药物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如:黄连止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本草经集注》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 作者:陶弘景 载药数:730种。 评价:开创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先河。 内容: 本书共七卷,将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类。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日渐繁荣,交通、外贸更加发达,医药学有较大发展。此时,医学教育开始兴盛。 《新修本草》《唐本草》 成书年代:唐显庆年间(公元659年)。 作者:李 绩、苏敬等主持编著。(长孙无忌,李绩领衔编修,苏敬实际负责,23人参加撰写) 载药数:844种。 评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该书文图并茂,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公元731年传入日本。 内容;该书54卷,由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9类。 《本草拾遗》 成书年代:公元713~741年 作者:陈藏器 载药数:尚无定论,仅矿物药就增加110种,《证类本草》引用达488种。 评价:根据药物功效,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宋金元时期 宋代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的发明,给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临床医学的进步,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药品数量的增加,功效认识的深化,炮制技术的改进,成药应用的推广,使宋代药学呈现了蓬勃的发展。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证类本

文档评论(0)

爱分享的达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