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习题课件 第二单元测试卷.pptVIP

初中语文八下习题课件 第二单元测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25—27题。(8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王 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A.【甲】诗第一句的“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意境开阔。 B.【乙】诗中王勃将陆与水相对,在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 C.【甲】【乙】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D.【乙】诗开头一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表现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 【解析】C.【甲】【乙】两诗都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C 26.【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送别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他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言之有理即可) 27.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甲】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主要抒发的是送客的伤感,同时以江水、归舟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8—31题。(14分) 生命里的一盏灯 朱光娣 ①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不时会闪烁起星星点点的亮光。我想,那亮光下面多半是些和我一样正在读书的人。望着那些窗口里朦朦胧胧秉烛而读的身影,此时,我是多么渴望像童年那样,有人为我点一盏灯,一盏亮彻生命的灯。 ②在我童年的岁月里,生活的艰难长期袭扰着勤劳而善良的山民们。因大多数人家点不起灯,因此,许多人心中是没有灯的概念的。那时候在我们老家一带,夜间的一切活动都是用火把照明的。我的印象中,父亲走夜路时总爱拉上我,因为我和父亲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时父亲总是将竹篾火把高高地举过头顶,像母鸡护着小鸡一样将我揽在身边。遇上沟沟坎坎,父亲总是一只手举着火把,一只手挟着我一跃而过。我顿时有种身轻如燕的感觉。在黑夜的山路上,在火把的影子里,我就像一件挂在父亲腰间的物什,在洒满光与影的小径上随父亲的身体翻腾跳跃着。 ③在那个一切日常生活用品都靠供应的年代,即便我有一个七口人的大家庭,可每月供应的煤油,也只够一盏灯点几个夜晚而已。况且,母亲平时总将各种花花绿绿的供应票省下来,以便集中在过年时候用。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山村的夜晚总是笼罩在寂寥与黑暗之中。而父亲却总在不停地和寂寥与黑暗做着抗争。那时父亲总对我说:“人穷不能穷志气,我们家再穷,夜里也不能没有一盏灯。” ④我对父亲的认识,大概是从灯的记忆里开始的;而我对灯的认识大概是从父亲采回的松油节里开始的。 ⑤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多半在天黑时才收工回家。每当这个时候,母亲依旧重复她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做饭,喂猪,清点鸡、鸭、猫、狗……父亲则会在天黑准时为母亲点燃一盏松油灯。其实,松油灯也并非灯,它不过是父亲上山砍柴时采回的松油节而已。松油节中含有大量的松节油,燃烧过程中既能产生较强的亮光,也能延续较长的时间。 ⑥从我记事时起,每当夜幕降临,全家人都围坐在父亲点亮的松油灯下吃着母亲做的荆叶饭和红薯粥,心中热乎乎的。每当我们兄妹五人将母亲做好的杂粮饭和野菜汤一扫而光,父亲和母亲就会长长地舒上一口气,像是得到了极大的安慰。父亲偶尔也乐观地笑道:“总有一天我们全家会围着盏又大又亮的电灯吃白米饭,喝鱼肉汤。”父亲说这话时信誓旦旦,好像实现这一目标对他来说已有足够的把握。母亲偶尔也戏谑道:“今晚就会有,在梦里。”每当这时,我们全家人就会在疲惫的笑声里渐渐进入梦乡,山村的夜又恢复了宁静和安详。 ⑦十三岁那年,我考上了镇上的初中,为了能拥有一盏上晚自习的灯,父亲整整挑了三担干柴,卖到我们学校的食堂里。当我捧着父亲为我买来的铮亮亮的玻璃罩灯和半瓶珍贵的煤油时,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从那时起,我对父爱又有了新的认识。 ⑧后来,我上了县城里的高中,走进了我梦寐以求的灯光明亮的教室。此时,父亲虽不再为我的自习灯发愁,但我那高额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压得他直不起腰来。为了我能读完高中,考上大学,父亲和兄姐每晚都在昏暗的油灯下编着荆条筐(一种用黄荆条编制的盛东西的圆筐),第二天天不亮,由父亲一人挑到十里外集上的供销社去卖。在我的心中,父亲编着荆条筐的同时,也在编织他的梦想,而我则生活在父亲为我编织的幸福里。我想我唯一能报答父亲的也只有在这明亮的教室里疯狂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为父亲的期望,也为我的明天点一盏希望和不灭之灯。 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乡的小山村终于通了电,我们村是本县中最后一个消灭的无电村。据说此事已作为一个政治事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