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构建研究.docx

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构建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齐守泉〔1970-〕,男,山东济南人,济南项目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石伟平〔1957-〕,男,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拟职业教育。   基金工程: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机制研究〞〔编号:DJA130334〕,主持人:齐守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22〕18-0011-06   中高职衔接波及到职业教育办学的方方面面,而作为中观层面的专业衔接,无疑成为“立交桥〞墩台的根底和关键。上承国家意志――政策、法规落地的受力点,下接中高职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等具体衔接的对象,左右成为与产业互动、与人力资源对接的重要把手。然而,目前中高职专业衔接在专业规格、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等方面存在脱节错位现象,如何解决?通过建构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并据此指导中高职专业有效衔接的路径,将构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根底。   一、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表征   现实中中高职专业衔接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虽然居于中枢地位,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专业规格缺位:人才回升渠道碰上“天花板〞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高职教育应以中职毕业生为主要生源,以体现其“职业性〞特点,满足技能成长的需要。但是高职教育生源根本上横向偏移到职教体系外的普通高中生源,使得中职陷于终结性教育境地,现在的中职升高职还是要经过考试,而且是文化课、专业根底课〔卷面测试〕的考试,存在文化课比重过大的问题。这样就使一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不能进入高职院校。同样,目前应用型本科的生源结构主要以普通高考学生为主体,通过中职“3+4〞、高职“3+2〞等方式升入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比例相当少。而且目前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培养还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性推动,示例山东、四川等省按照工程运作的方式财政拨款扶持中职与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即便如此,大局部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很不情愿进行合作培养。   目前,在教育层次上国家虽然已经设置了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两个研究生层次,但招生对象根本都是具有普通本科学历学位的高校毕业生或在职人员,还没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而设置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由此可见,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以及到研究生层次,每一个环节,学生几乎都要遭遇调整专业、调整学习路径或者遇到回升路径的“断层〞[1]。并且普职之间的流动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即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流动容易,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流动困难,导致学生一旦选择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的大门就几乎被关上了,致使在专业学习层次规格上,职业院校学生处处会遇到晋升渠道的“天花板〞。   〔二〕专业设置脱节:专业与产业对接形成“旋转门〞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不适应。一些职业院校不了解产业需求,有关部门和行业也没提供相应效劳和支持,盲目设置专业现象比拟突出。有的职业院校有什么老师就设什么专业,有的更愿意开设投入少、本钱低的专业。还有不少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雷同,明显供大于求,而市场〔企业〕急需的专业不是开设缺乏就是没能力开设。一些职业院校闭门办学,行业企业参与度不高,培养出来学生的技能与用工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专业设置过细、过滥。目前,全国统一的高职专业2022版有19个大类,99个二级类,747种专业。教育部修订的中职专业2022版设19个专业类别,321个专业目录,专业〔技能〕方向920个,列举对应职业〔岗位〕1185个、职业资格证书720个、继续学习专业方向554个[2]。过细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界限不清晰,产生多个中职专业对接一个高职专业的情况;还有从专业的名称上看过于具体,几乎一门或几门课程的集成,比方环境管理、计算机速录等,这样不仅不利于在课程体系实现衔接,还在与区域产业对接时形成“旋转门效应〞[3]。   〔三〕专业结构脱位:人才市场流动遭遇“玻璃墙〞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晴雨表,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温度计。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强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专业随产业而走〞就是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协调统一。   然而,我国却呈现出“失衡〞现象,三产类专业设置比重过大,二产类专业比重小,一产类专业设置严重缺乏,专业交叉重复严重,短少与新兴产业匹配的专业,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即失业,走出校门即走进失业大军。如以某省2022年五年制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数据分析为例,一二三产结构比例为9.25:52.66:38.

文档评论(0)

lisailp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