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永威.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四章 上善若水、祸福相倚、大器晚成、虚怀若谷、自知之明、大智若愚、宠辱不惊、功成不居······ (出自《老子》的成语)出自《老子》的成语 紫气东来 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 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便出自此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了解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馆长),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了解老子老子思想的核心:朴素的辩证法。政治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 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哲学思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同一车轮的中心部位,车的作用正是产生在车毂中空的地方。揉和黏土用来制作器皿,器皿的功用正是产生在器具中空的地方。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在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文本探究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②共:共同占有,共用。③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④当:在(某处,某时)。⑤无:指车毂的中空处。⑥埏shān埴 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⑦户牖:门窗。⑧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问题探究第一则蕴含老子什么思想?明确:“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问题探究2.如何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曾出过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一个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这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旨意画出来;有的应试者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旁边是悬崖绝壁,这样的构思就显得含蓄,但还是嫌直白了些;最高明的一个应试者没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这个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画面内蓄丰厚,表达含蓄,真是避实就虚,尽得风流。 问题探究2.如何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