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歌曲是中国各民族的心,是最具民族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利于民族艺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歌艺术通俗易懂, 在民间传唱, 表达人民的劳动生活, 其题材丰富, 内容多样, 紧密联系广大群众的生活和情感, 反映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音乐形态, 用山歌、小调、号子等形式体现出不同的体裁和浓郁的地方风格, 推动者传统音乐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中国各地的传统民歌由于其内容和题材的广泛性和演唱技巧的丰富性, 成为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的重要部分, 被看做是当代民族声乐发展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起源最早、与民众关系最为密切影响广泛、数量最多的艺术品种”。从事民族声乐的教学者和研究者, 需要对各地代表性的传统民歌不断研究和学习, 掌握其风格和特点, 为教学服务。中国传统民歌文化和艺术传承为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与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早的民歌出现在原始人类的传情达意中, 孔子整理的《诗经》中就记载着西周代至春秋500年间流传在北方的歌谣。而《诗经》当中《国风》收集了民歌歌曲3000多首。到了《诗经》之后由屈原整理搜集的南方《楚辞》是吴声、楚调、《九歌》的民歌集。汉武帝时期的“乐府”广采民歌, 魏晋时期的清商乐、相和歌是吴声和西曲的结合。唐代燕乐盛极一时, 有《霓裳羽衣曲》、《破阵乐》, 宋元时期以“宋代小令”为代表的声腔秀丽的乡土民歌渗透到宋词元曲中。明清时期戏曲四大声腔得以完善发展, 俗曲的小曲独显特色, 有《傍妆台》、《驻云飞》、《银纽丝》、《鲜花调》等经典。明清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吴歌》和蒲松林创作的《聊斋俚曲》都选用了当时的戏曲和民歌曲牌。此后, 清末有反映阶级矛盾的民歌《迎闯王》、《老天爷》等,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甲午海战》、《十把扇子》等, 20世纪上半叶, 革命歌曲采用民歌填新词, 有《秋收起义》、《红军纪律歌》, 30年代的左翼音乐运动李求实编的新民歌集《革命歌集》, 1939年的鲁艺民歌研究会解开解放区民歌发展的新篇章。解放后, 1953年进行了全面的民歌挖掘、抢救工作, 组织各地区编辑《民歌集成》, 随后, 陕北民歌女子合唱团成立, 《三十里铺》、《兰花花》等民歌广为传唱, 各民族地区的民歌节、民歌会恢复, 各民族歌曲大放异彩。80年代以来, 各地相继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 有力推动了我国各地民歌的广泛交流, 为民歌走向世界做出了努力。 民歌的内容可以分为六类:仪式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儿歌等。汉族民歌在陕北和甘肃一带还有信天游、爬山调、花儿等民歌类型。在各少数民歌地区还有很多独特的民间演唱形式, 像蒙古族的“呼麦”、瑶族的“香哩歌”、壮族的“欢歌”等结合各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形式。纵向反观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史, 民歌在传统音乐中占有基础和灵魂作用, 无论是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还是民族器乐中都包含了大量的民歌因素, 有的直接引用, 有的间接改变, 民歌在传承中华音乐文化上起到了核心和引领作用。 民歌从体裁上分类:又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形式。劳动号子是指在劳动时为了统一节奏或解闷所唱的歌曲;山歌是指流行在农村山区的歌曲形式;小调主要是指流行在街巷里的歌唱形式。民歌的多类型、广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使其具有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具体形式。 二、 中国民族声乐的源起 “民族声乐”是按音乐表演所用的媒介从“民族音乐”中分出来的一种体裁形式, 从声乐技术层面来看, “民族声乐”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的唱法“民族唱法”中的第一类, 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是“民族传统唱法”它包括56个民族演唱传统民歌、说唱、戏曲和歌舞时所采用的各种唱法;第二类是近百年来从外国学习借鉴来的“民族美声唱法”;第三类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 在学习传统民歌、戏曲唱法的基础上, 吸收“美声唱法”成分而形成的“学院派民族唱法”;第四类是“民族通俗唱法”。 作为最早创立民族声乐专业的沈阳音乐学院在民族声乐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辉煌成果。刘辉认为“民族声乐艺术是指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 在中国传统声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 王瑞江指出民族声乐艺术是“以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为代表的, 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 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 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 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近百年来,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历程, 大致可以分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五四运动以后, 学堂乐歌和早期艺术歌曲阶段, 李叔同、沈心工、曾志忞等借用欧美、日本等国家歌曲的曲调填写歌词, 创作了《送别》等经典歌曲。第二阶段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