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_2.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拿什么丰富我们的课堂? 今天学习圆锥的认识。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学具,便于观察、测量使用。 走进教室,坐在最前排的雪倩忙着举起手中小巧的学具,向我招呼着:“老师,你看!”语气中满是快乐和欣喜,为即将学习的新鲜内容。 未上课先看到笑脸。走向讲台的我感觉好极了。 开门见山入题,板书出“圆锥”二字。“认识这个字吗?锥。”“认识!”“是什么意思呢?”“尖尖的意思!”学生的回答参差不齐。很想看他们半信半疑的表情――老师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数学课上品字干什么?。“怎么又‘圆’又‘锥’呢?”提出这一问题,学生似乎意会但无法言传了。就此引入新课,研究圆锥的特点。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陀螺、圣诞帽、漏斗,学生总是从自己熟悉的事物说起。“甜筒是不是?”我补充了一个。 “观察你的学具,研究一下圆锥都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似乎比较简单,稍事片刻,有人眼睛看着我开始述说:“它有一个尖”,“它是尖尖的”。表达的方式不一,但最先发现的都是这一点。 “还有什么呢?”显然有人早已看出,迫不急待地说:“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是吗?”“底面是圆,头顶是尖,是不是又圆又尖?”“嗯”“知道它为什么叫圆锥了吗?”知道了,不言自明。 “你还发现了什么?”“它的侧面是个曲面。”马上接应出来的这位同学悟性极好,他一定是从昨晚的学具制作中就发现了这一点。 “还有,圆锥只有一条高。”大个子旭站起来说,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我略略吃了一惊。 “只有一条高?”我故弄玄虚地反问。“它在哪?”好多同学争着想说。学生的眼睛是亮的,不少知识一经点出便十分明朗。 “能量一量手中圆锥的高吗?”动手做,一边做一边要思考:怎样测量才能准确。 学生的方法可真多。大多用了一根直尺。发现读数有困难时,有的拿了小刀标齐,有的干脆用手指着,还有的用课本标向直尺。我感到惊奇:课本可不是这样的,多年的教材上一直画有两根直尺或两个三角板,互相垂直着读数,哪里有编者想到了用小刀呢?直直的薄薄的小刀,并不逊色于三角尺的作用。也有个别学生,左量右量找不准了方法。还有聪明的孩子,用了两个三角尺,边量边独自思考着问题。 我作示范。意在向学生传递标准的测量方法。当我把三角尺与直尺的刻度标齐时,赛赛的眼睛亮了,他好象发现了什么似的自言自语着。马上请他站起,表达自己新的想法。 “这样测量,也可以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呢!”真的,两个刻度同时读出,一举两得。亏了他的发现,我事先都没想到这一点。 再测量底面半径。 将手中的圆锥学具利用得差不多了,我们开始剪――认识圆锥的侧面。 像我上课前说的:这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认识圆锥,初中不可能再认识高中不可能再认识,以后学习也不可能再这样去认识。与圆锥的亲密接触,只在这节课。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直至将圆锥的侧面剪开,都是生命中不可再经历的过程。 所以,我让他们珍惜了再珍惜。 这节课对我、对学生,都充满了生命的求知的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在用眼观察中,在思索中,我们认识了又认识,探索了又探索,在不断地发现中充实着。直至最后,圆锥和圆柱一样,成为了每个人脑海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没有课件没有多媒体,只有原始的教具与学具,上出了满意的一节课。我在想,究竟应该拿什么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浮华的创设情境?还是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这些似乎都不重要。教师的智慧、学生的投入,无限地探索和体验,这才是重要的。 2006年9月6日星期三  晴 比一比――让孩子享受每节课 打开一年级课本,到处可见丰富的图画和内容。可惜我们什么也没有:没有挂图没有教具甚至连学具也没有,更别提多媒体之类了。 怎样利用现有的教材,上出孩子们喜欢的好课呢? 仔细阅读教参,发现每幅图片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数学是这么美的,学习是一种享受的过程――我一定,要把这个过程展示出来,用以润泽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边看书,边有了这样一份信心和决心。 听“比一比”中这个故事: 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的忙。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忙得很呢。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子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多美的情境啊,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结合图片或动画讲故事,从故事入手学习数学,孩子们一定喜欢。 没有图片,我决定学习绘画,把动物的形象画给孩子们看。 找到美术老师,请他画出小兔子和小猪的简笔画,照着画了起来――这是以前学过的活,长时间不用,忘了。现在带一年级,只好重新拾起画画的本领,为的是给课堂增添一分生机,为学习带来几分乐趣。 练了几张纸,终于能将小兔子和小猪随手画出,且还算生动形象。 备好课,走进教室。 刚在黑板画好一只小兔子,就有不少人围了上来。“老师,这节课学画画呀?”“老师,你画得和我姥姥家

文档评论(0)

浅唱愁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