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荷塘月色》的比喻.doc

高中语文:论《荷塘月色》的比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 论《荷塘月色》的比喻 ——兼论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引发的争论 屈伟忠 浙江省 临海市 台州中学 邮编317000 邮箱: qwz1977@163.com 摘要: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引发了对《荷塘月色》比喻的争论,但都没有详细深入地讨论,究其实质,是对比喻优劣标准的模糊;本文就局部(单句比喻句)和整体(比喻句与语境的融洽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荷塘月色》;余光中;比喻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历来被当做散文的经典而选入教材,对其评价一直褒扬有加。这种局面至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发表才有所改变。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写于1977年,但在大陆迟至1992年在《名作欣赏》第2期刊载,此后围绕着余光中的观点,大陆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关于比喻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荷塘月色》中比喻的优劣,二是喻体的“女性意象”问题。对于第二点,余文认为“女性意象不高明”,“会引起庸俗的联想”,反对者认为余文从道德上攻击朱自清的人格,是用“道学家式的眼光”[1]进行“恶意的攻击”[2]目的是 “把朱自清从中国文坛扫地出门”[3]。对此,刘川鄂从“艺术人格”[4]、曹惠民从“道德批评与审美批评的关系”[5]角度深入辨析,反驳了反对者的意见,支持余文立论的正确性。因为第二个问题讨论得比较深入,本文就不再讨论;而第一个问题虽然是论争的焦点之一,但没有正面深入展开,因而本文就《荷塘月色》的比喻优劣问题进行探讨。 一 《荷塘月色》的比喻集中在四、五、六三段,这部分内容被认为文章的核心部分,在中学教学中历来要求背诵。对于这些比喻,余光中认为: “细读之余,当可发现这譬喻大半浮泛,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不出色。也许第三句的譬喻有韵味,第八句的能够寓美于丑,算上小小的例外吧。第九句用小提琴所奏的西洋名曲来喻极富中国韵味的荷塘月色,很不恰当。14个譬喻之中,竟有13个是明喻,要用‘像’、‘如’、‘仿佛’、‘宛然’之类的字眼来点明‘喻体’和‘喻依’的关系。在想象 文学之中,明喻不一定不如隐喻,可是隐喻的手法毕竟要曲折、含蓄一些。朱文之浅白,这也是一个原因。唯一的例外是以睡眼状灯光的隐喻,但是并不精警,不美。”? 余光中评判比喻优劣的依据是隐喻(暗喻)比明喻的手法要“曲折、含蓄”,但其原理并未详细展开论述。对于余光中的观点,正面肯定的很少,即使有,也没有展开。曹惠民仅仅说:“应当公允地说,余光中并不是只做判断而不加论证的,举例也不可谓不充分,说理更不不可谓无逻辑。”[6]但在比喻优劣的问题上也没有展开,弥补余文的不足。孙绍振在两次演讲中回应过这个话题,但是观点不尽相同。一次是肯定余文观点的:“比如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塘的那一段,据余光中分析,一连用了十四个比喻,有十三个是不好的,只有一个是好的。但是,这一段恰恰是老师们认为最精彩的,甚至要求学生背诵的。这说明,老师们心目中的‘语基’,大抵是常识性的,有许多粗糙的、不可靠的成分,还没有达到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程度。”[7]孙绍振以余光中的观点批评中学教师对比喻认识浅陋,言下之意是赞成余文的观点,但在此只是引述而已,没有具体分析《荷塘月色》比喻的优劣的原因。 然而孙绍振在另一次演讲中却持相反观点:“事物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十四个比喻,不可能全是很精彩的,如把荷花说成是‘像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之类,孤立起来看,比较平庸。余光中先生在批评朱自清的文章中说:比喻都不高明,那么多明喻,不好。这是因为余光中先生从美国新批评出发,认定明喻不如暗喻。但是,他又认为,这十四个比喻中,最好的是形容月光从高处丛生的灌木中,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愣愣的,如鬼一般’,但是,这是个明喻,这就有点自相矛盾了。其实,把比喻分别加以研究,是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完善,因为就文章而言,首先是整体的效果,一般不宜拆开来分析。局部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整体功能大于要素之和,这是系统论的起码规律。整体效果好了,就构成了一种互相渗透的和谐,没有什么地方的语言在程度上,或者在性质上,互相冲突,互相扞格,互相抵消的;也就是朱自清自己在文章所说的‘恰到好处’。哪怕局部比较差,由于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总体上就比较完善了。这篇文章属于抒情散文,所动人者,情绪也,情绪、感觉和语言达到和谐统一,给人的印象就比较强烈。”[8]这段文字,虽然部分肯定了余光中的言论,认为《荷》中部分比喻句确实比较平庸,但在整体上是成功;批评了余光中所持比喻论的依据——“明喻不如暗喻”,并确立了将比喻句放在整篇文章中看待的整体观。这个论调,也是许多批驳余文的基本看法。孙义丞:“他从朱自清的用比着手,并且运用了不知来自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