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三国至隋唐思想领域的发展: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概况 时期 儒学 道教 佛教 两汉时期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中国本土宗教 东汉末兴起,出现大量道教组织,如太平道、五斗米道。 ①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 ②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 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发展。 最 稳定,但 正 统 地 遭 受 冲 击 。 ①在民间广为传播; ②并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①在中国日益盛行; ②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出 现 反 佛 教 运 动 。 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隋唐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唐朝中后期,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推崇。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②武则天时,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渐变,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特点 ①思想活跃,多元发展;②呈现出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③儒家思想虽受冲击,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佛教的发展 1.原因 (1)原因: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难,急需精神慰藉; ②儒学在哲学化、思辨化方面存在不足,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③佛教教义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迎合了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佛教宣传“造业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来世幸福上); ④统治阶级的支持与提倡(如:梁武帝崇佛); ⑤外来佛教的主动适应与改变,渐趋本土化。 2.影响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如建筑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 ②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为理学的形成创造条件。 ③中国化的佛教传入日、朝等亚洲国家,推动佛教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④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⑤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引发反佛教运动。 3.反佛教运动 (1)背景: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②寺院庄园经济发展,聚敛土地、财富和劳动力,不事生产,逃避赋税,严重威胁政府利益(争夺劳动力,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逃避赋税,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威胁中央集权)③佛教教义,冲击传统儒家伦理秩序;④传统华夷观念,对异域文化存在一定歧视。 (2)表现:①思想界反佛思想: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传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②统治者灭佛运动:三武一宗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灭佛) (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三)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由于自身理论的缺陷以及佛、道盛行的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日益受到挑战。 2.概况: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四)(补充了解)魏晋玄学的兴起 1.概括: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2.代表人物:何晏、王弼、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向秀等) 3.评价:①给两汉以来保守腐朽的儒学注入新鲜血液,带来一定的自由、思辨的哲学思维,同时使魏晋名士们自我肯定的强烈自信与率性自由的外在表现(“魏晋风度”);②对个性的真实、自由的强调,推动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绘画、书法、服饰等文化方面的繁荣,在中国审美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神韵”)③极力放纵、奢侈享乐之风盛行,同时也容易产生空谈误国现象。 二、三国至隋唐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 (一)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大形式:建安文学(曹操《短歌行》)、田园诗(陶渊明《饮酒》)、骈文(吴均《与朱元思书》)、民歌(《木兰诗》)等。 建安文学: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 建安文学: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的气概交织融合 田园诗:逃避现实,探寻个体的理想人格南朝骈文:注重韵律与对仗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反映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俗 2.唐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最高水平,中唐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