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VIP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样”的文明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一幕:“多元”的文明 ——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 问题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二幕:“一体”的文明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从新世界到旧世界:美洲物种的外传 请阅读教材P8、P9、P10页美洲物种的外传,完成下表填空,并思考问题2。 美洲物种传播简表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历程) 传入中国(历程) 粮食作物 玉米 ① 初,传入欧洲,最初在庭院种植,供人们 ; ②16世纪中叶,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 之一; ③17世纪,传遍 各国,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 多种途径传入; 前期,各地多有种植; 年间,大规模推广; 前夕,遍布全国。 类型 物种 传入欧洲(历程) 传入中国(历程)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 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蔬菜 作物 番茄 作 植物带回欧洲;18世纪中叶开始 栽培;农艺家改良培育鲜美可口; 18世纪末,欧洲培育新品种又传回 。 明万历年间引入,长期被当 作 和 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 在菜园种植。 辣椒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问题2:根据《美洲物种传播简表》,概括美洲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特点。 思考1:请观察教材P9页两幅不同时期的玉米图,两幅玉米图在细节上有何差异?造成两幅玉米图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两幅玉米图对研究明清时期人们了解玉米传播及种植有何史料价值? 补充材料 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称包谷。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注:李时珍(1518-1593年),明朝著名医药学家。1590年完成巨著《 本草纲目》, 被后世尊为“药圣”。吴其濬(1789-1847年),清朝植物学家。1848年刊印出版《植物名实图考》,至今仍是植物学的重要著作。 二、从旧世界到新世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类别 物种 备注 粮食类 小麦最初供 享用,后来迅速推广,成为美洲主要 作物。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禽畜类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传播示意图》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传播示意图》 问题3:根据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主要特点。 第三幕:“共生”的文明 ——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与关注 探究一:玉米的世界之旅 材料一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问题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玉米在中国传播、种植的原因。 材料二 到清末,两湖玉米耕地面积为一万顷(1百万亩),番薯耕地面积为一万八千顷(1.8百万亩),以0.6石的玉米单产和6石的番薯单产计,清末两湖每年可产玉米60万石左右,番薯1080万石左右,合计增加粮食1100多万石左右,约可养活280万人,对缓解清后期两湖的人口压力起了较大作用。 何炳棣先生认为,玉米、番薯的传入对南方地区“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是互为因果的”; 由于玉米、番薯的推广,解决了广大民众的基本食粮,从而有稻米可以出售,促进了稻米生产的商品化。“民间以杂粮常食,稻谷以售钱。” 在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