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练习题101-120含答案解析.pdf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练习题101-120含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01-120 (附答案解析) 10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B.邑,即食邑,封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也叫采邑。 C.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周厉王谥号 “厉”。 C庠序,商代叫庠,周代叫序。 10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 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B.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 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C.“坐”在古代礼仪中指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 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 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D.“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慈、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尊: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D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 10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 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 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 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 禄”等等。 D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 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10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 王传记称为“XX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B.“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 位的称谓,如晋国六卿。另外古时,公卿也指丈夫。 C.“武库”,古代官名。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 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 至愚”。 C (“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 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的 意思。) 10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 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 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酌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 结。 D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 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0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 “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 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 徒、计相、大司农等。 D(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10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档评论(0)

166****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