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学设计.pdf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85页的内容, 教材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量 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教材提供了栽蒜苗的情境,让学生栽还是不 栽?不栽,直接提供数据,学生可以快速完成统计图,但是学生错过 了一次亲身体验,把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结合的经历。所以有必要栽, 关键是如何赋予栽的活动数学内涵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 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 进行简单的?。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 展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意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 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 教学过程: 片段一:课前准备,操作中激活经验 上课前15天,我准备让孩子们栽蒜苗了,为了保证“栽”效果, 我决定来个激将法。 师:同学们,15天后我们要学习栽蒜苗,你们说栽还是不栽? (我故意拖着嗓音说) “栽!”,当然栽”。看到高举的小手,我心里偷乐。(目的 达到了)我再推波助澜: 真的栽?要求很高的。 学生齐说:不怕! 我趁机出示活动要求: 1、向家长请教栽养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要保证蒜苗健康成长。 2、每天观察蒜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蒜苗生长的高度。 3、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任务布置了,我真不敢马放南山,我不时询问孩子栽得情况,关 注着进展。几天后,“我的长出多高”,“你的蒜苗怎样”,成了孩 子们课间交流的话题。看来,万事悄悄具备,只待上课那一刻。 【我的思考】通过栽蒜苗活动,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孩子 们提前进入了学习,在数据观察、收集、整理中,把已有的生活经验 与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结合,赋予“栽蒜苗”活动数学内涵。 二、合作交流“分享”中生成经验 师:同学们栽养的蒜苗一天天长高,同学们记录数据也一天天发 生变化,你是怎样记录的? 生1:我一天记录一次,前几天的变化不太明显,第3天1.2厘 米,第4天1.5厘米,第5天2.1厘米……第15天已经长到15厘米 了。 生2:我两天记录一次数据(展示作品) 生3:我3天记录一次,也制成表格。 师:他们的方法怎样? 生1:第一种方法详细,第二、三种完成了统计表,方便观察。 师:是啊!我们共同经历观察、记录数据、整理数据,有的同学 不仅完成了统计表,还对数据进行分析,真为你们高兴。 师:想不想比比谁的蒜苗长得最高?(想)怎么比?好!就比第 15天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第15天数据进行整理,填 在统计表中。学生很快就完成新的统计表。 【我的思考】交流是促进学生思维由隐性变显性过程,学生在倾 听、比较、再次统计中,经历了“方法”的改进过程,为新经验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在相互交流中,学生的自我经验逐步变得丰富,得到 提升,在再次进行统计表制作过程中,经验得以应用,数学活动体验 从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迈了一步。 片段三:自主探究 “尝试”中总结经验 师:想更形象、直观地反映咱们蒜苗生长情况,你会选择什么方 法? 生:画统计图。 师:行,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完成的统计表数据,来制作统计图, 遇到困难,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 (每个小组提供一张8×8的方格 纸) 友情提示: 1、小组长做好分工,1人汇报数据,1人画统计图,其他两人补 充完善。 2、如果不够整厘米,用四舍五入法取整厘米数。 学生们紧张活动,不时有小组悄悄争论,7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成果与大家分享? 生1:我们小组最高是13厘米,格子不够,我就用补上格子的方 法。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2:太麻烦了,我们有简便的方法。我们发现格子不够,补太 麻烦,就用1格表示2厘米。 生3:老师我们用一格表示3厘米,因为我们小组最高24厘米, 一共8格,正好画完。 生4(急着站起来):我们还可以用一格表示4厘米、5厘米来解 决格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