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pdf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证素材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 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 2.非特意化玩具 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 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 游戏者可以依据自 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 摘自《学前游戏论》 3.特意化玩具 指功能确定 而且玩具本身包含肯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 结构性程度 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 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 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 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 内部的心理体验 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 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 心理体验 就是游戏性体验。 5.表演游戏 是幼儿依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 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制造性的表演 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 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 完成以物代物 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 的象征过程 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 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 也成建构游戏 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 如积木、积塑、泥、 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 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 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 由简单、 重复的动作组成 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 摘自《学前游戏论》 考证素材 考证素材 9.规则游戏 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 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 戏。 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是依据自然界的法则 性 质 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 作为人类了解自然 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含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局部。它表现为儿童活 动空间的大小 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 玩具 的数量 也最终影响到儿童 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 按照肯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 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 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开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推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 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 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 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 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 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 动 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 加强对游戏的引导 使游戏对儿童的开展能够迎接教 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 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 和同意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 父母等 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 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 形式 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法。 考证素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