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研究.docx

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动态研究 作为一种重要的蝗虫,它不仅能通过蝗虫和蠕虫传播作物,还能传播各种水稻科水稻叶旱病、黑条病、玉米早头爆裂、小麦早叶病等水稻科水稻疾病(thresh,1988;孙光忠等,2006)。近年来, 灰飞虱在江苏及周边省份连年暴发, 造成条纹叶枯病大流行, 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灰飞虱的主要寄主有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看麦娘、稗草、千金子、马唐、李氏禾、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作为一种多寄主的有害生物, 关于灰飞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利用水平人们一直缺乏系统研究, 而灰飞虱种群的暴发又有其生理生态基础 (刘向东等, 2006) , 因此探明灰飞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种群的生长和繁殖, 可以为灰飞虱的发生预测提供依据, 同时, 也能够部分阐明灰飞虱种群的暴发机制, 从而为该害虫的生态控制奠定基础。本文选取5种有代表性的粳稻和籼稻品种、1种小麦品种以及稗草和千金子2种禾本科杂草共8种寄主植物, 分别组建灰飞虱在上述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并调查大田里粳稻和籼稻上灰飞虱的自然发生动态, 分析灰飞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利用能力, 以明确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的发展趋势, 为害虫的预测和治理提供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点 1.1.1 水稻抗枯病品种 室内测定供试寄主, 包括武育粳3号、盐稻8号和徐稻3号3个粳稻品种, 其中, 盐稻8号和徐稻3号高抗条纹叶枯病, 武育粳3号则为感病品种;Ⅱ优084和Ⅱ优42两个籼稻品种;小麦品种扬麦12;以及稗草和千金子两种禾本科杂草。大田调查的水稻品种为武运粳7号和Ⅱ优084。 1.1.2 昆虫饲养方法 灰飞虱成虫采集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参照昆虫饲养方法 (林友伟等, 2004;田兰芝和苗红芹, 2005) 中水稻种苗饲养法, 在室内饲养, 温度为28±1℃。 1.1.3 实验地点 室内测定在自然光照的通风玻璃房中进行, 大田调查在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句容) 的试验田进行。 1.2 实验方法 1.2.1 观察和计算 采用小盆钵 (直径为12 cm) 上加透明圆柱形塑料容器 (直径为11 cm, 插入盆钵内) 且顶部罩上双层纱布的装置, 每个盆钵内种植3株苗期植物, 接入20头灰飞虱初孵若虫, 可以清楚观察试虫, 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 (盆钵) 。实验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 温度为27~30℃ 。接虫后, 每日观察记录若虫的数量、龄期、成虫数量、性别等。为保证计数的准确性, 每次计数重复2~4次, 以两次记录相同数值为准。计算各龄期若虫存活率、发育历期、性比、种群趋势指数、内禀增长率。 参照昆虫种群生命表的制作方法 (庞雄飞, 1990;黄寿山, 1994) , 建立灰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生命表参数计算方法如下:种群趋势指数I=Nn+1/Nn, 其中,Nn为亲代个体数,Nn+1为子代个体数;内禀增长率rm=lnR0/T, 其中,R0代表该种群在生命表所包括的特定时间中的世代净增殖率,T表示世代时间, 指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代再产子的平均时间。 1.2.2 田间不同品种灰飞病虫量调查 在大田中, 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在333.34 m2的田间调查了不同播期的水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Ⅱ优084上灰飞虱的发生数量, 在2006年5月10日, 15日, 20日, 25日分别播种, 田间进行常规肥水管理, 不进行害虫防治, 分别于2006年6月25日, 7月5日, 7月14日, 8月22日和9月6日进行田间灰飞虱虫量调查。 1.3 数据的统计分析 应用DPS统计分析软件 (唐启义和冯明光, 1997) 对调查结果进行Duncan氏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寄主植物对灰飞保肝作用的影响 通过比较灰飞虱若虫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存活率发现:1龄若虫期, 灰飞虱在稗草、徐稻3号、盐稻8号和武育粳3号上的存活率分别为91%, 89%, 88%和83%, 无显著差异;在Ⅱ优42上存活率 (82%) 显著低于稗草上, 在扬麦12 (73%) 和Ⅱ优084 (74%) 上均显著低于前述5种寄主植物上;而千金子上1龄若虫的存活率最低, 仅为47%, 显著低于其他7种植物上。2~4龄若虫期, 灰飞虱在稗草、徐稻3号、盐稻8号和武育粳3号上存活率的差异也不显著, 在千金子上存活率同样显著低于在其他寄主植物上。5龄若虫期, 在武育粳3号、徐稻3号、盐稻8号、Ⅱ优42和Ⅱ优084这5种植物上, 灰飞虱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 在千金子上的存活率仍最低, 显著低于其他各品种 (图1) 。 比较了灰飞虱实验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至成虫后的性比 (图2) , 结果表明:灰飞虱的性比因寄主植物而异, 除千金子上灰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