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孟荀》的文本学与儒家政论家身份.docx

《尚书孟荀》的文本学与儒家政论家身份.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书孟荀》的文本学与儒家政论家身份 西汉初年,有两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吕毅(公元前240-170年)是河南洛阳的贾毅(公元前200-168年)。《史记》第84卷《屈原贾生传》1卷《汉书》第48卷《贾毅传》2。贾谊22岁被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 在位时间为前180—前157) 召为博士, 同年超迁至太中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夫掌论议, 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 皆无员, 多至数十人。”3太中大夫职位不低, 却是个闲职:陆贾当年出使南越有功后拜为此职, 后再衔此职出使, 多年没有升迁1。贾谊才华横溢, 职闲人不闲, 因故受到元老们排挤, 23岁贬为长沙王太傅;27岁征拜为梁怀王太傅, 33岁因自责于梁怀王坠马之死而英年早逝4。贾谊年少得志但又经历坎坷, 《困学纪闻》卷8《孟子》有言:“好乐, 好勇, 好货色, 齐宣王所以不能用孟子也。文帝好清静, 故不能用贾谊;武帝好纷更, 故不能用汲黯。”5由此亦证势强于道的客观现实, 士人之道与帝王之势两者间永恒的纠结。 《新书》又称《贾子》, 一般认为它是贾谊作品, 但历史上亦不乏质疑。袁枚 (1716—1797) 《小仓山房文集》卷23《读贾子》曰:“《贾子》, 伪书也。天子御四夷, 有五帝、三王之道在, 未闻表与饵也。贾生王佐才, 识政体, 必无是言。若所云云, 隋炀帝都已行之, 其效何如也?”6同为清代学者, 卢文弨 (1717—1796) 《抱经堂文集》卷10《书校本贾谊新书后 (己亥) 》则认为, 《新书》乃是熟习贾谊思想者精心编选而成。其辞云: 《新书》, 非贾生所自为也, 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成此书耳, 犹夫《管子》、《晏子》非管晏之所自为, 然其规模节目之间, 要非无所本而能凭空撰造者。篇中有“怀王问于贾君”之语, 谊岂以“贾君”自称也哉!《过秦论》, 史迁全录其文, 《治安策》见班固书者乃一篇, 此离而为四五, 后人以此为是贾生平日所草创, 岂其然欤?《修政语》称引黄帝、颛、喾、尧、舜之辞, 非后人所能伪撰。《容经》、《道德说》等篇, 辞义典雅, 魏晋人决不能为。吾故曰是习于贾生者萃而为之, 其去贾生之世不大相辽绝可知也。7 《四库全书总目》卷91《子部·儒家类一》提要《新书十卷》:“其书不全真, 亦不全伪。朱子以为杂记之稿, 固未核其实;陈氏以为决非谊书, 尤非笃论也。”8近人余嘉锡 (1884—1955) 《四库提要辨证》卷10基于详细的考订, 肯认《新书》为真。余氏指出:“凡此, 皆不必贾子手著, 诸子之例, 固如此也。至于其间脱烂失次, 盖所不免, 要为古书所常有。陈振孙谓决非贾本书, 固为无识, 即《提要》调停之说, 以为不全真亦不全伪者, 亦尚考之未详也。夫惟通知古今著作之体, 而无蔽于咫见謏闻, 然后可以读古书矣。”9《新书》为贾谊作品, 代表了贾谊思想, 已成今人共识。 正如陆贾的《新语》一样, 贾谊的《新书》亦未实名引用过孟子、荀子, 而只是匿名引用。笔者曾经指出:陆贾显性—匿名引用荀子, 隐性—匿名引用孟子, 此显彼隐, 可证荀子在《新语》中的地位高于孟子10。到《新书》, 孟子、荀子既被隐性—匿名引用, 亦均被显性—匿名引用。孟子的地位显然有所提升, 但孟、荀在《新书》中的分量究竟如何, 这一疑惑得经由严谨的学理研讨来解答。 一、 “子”前773—贾谊与荀子的师承关系 据史籍记载, 贾谊与荀子有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而且存在两条传承路线。 第一条传承路线是“荀子→李斯→吴公→贾谊”。 《史》《汉》本传开篇描述贾谊与吴公交往的文字大致相同: 贾生名谊, 雒阳人也。年十八,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 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 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1 贾谊, 雒阳人也, 年十八, 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 召置门下, 甚幸爱。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故与李斯同邑, 而尝学事焉, 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 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汉书·贾谊传》)12 众所周知, 李斯 (前280—前208) 乃荀子弟子。吴公者, 《史记索隐》云:“吴, 姓也。史失名, 故称公。”11吴公亦楚国上蔡人, 与李斯同邑, 尝学于李斯, 则为荀子的再传弟子。贾谊18岁被吴公召置门下, 深受幸爱, 学于吴公自是情理中事, 遂为荀子的三传弟子。 侯外庐 (1903—1987) 等著《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两汉思想》第2章第2节专论贾谊, 明确认为荀子、贾谊有学术上的师承关系。其辞云:“贾谊的《治安策》在形式上就有荀子的《富国》《议兵》等篇的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