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关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研究》心得体会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
目前教学模式构建中的重点话题,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
试探索的课题。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
的一种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凭借教材,顺应儿童
心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
特征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
教学服务。
一、创设情境的含义: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 内容的要求,有目的
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
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拨
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
有固定的方法,它不是教学过程的 自然伴随物 ,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
产物。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 ,
选择恰当的创设情境的途径。那么 ,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呢?依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如下几种途径。
1.语言描绘情境。
即教师运用语言的渲染、描述和感化作用,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
感染力和鼓动性的“情绪环境”,以拨动或震撼学生的心弦。如教学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随着低沉悲痛的哀乐响起,教师以沉痛
哀伤的语言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景,让学
生心灵与十里长街上的人们产生碰撞,从而领悟到人们对总理的无比
爱戴和深切悼念,为后文作了铺垫。
另外,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
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如
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 ,我作了如下的设计:
师 (导读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穿着雪白的衣
裳 ,站在阳光里。我看到了——
生 (补足读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 ,雪白的衣裳随
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 ,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我听到了——
生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
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这样 ,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 ,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 ,丰富的想
象被激活 ,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本描绘的美好景色中。
以语言描绘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
广阔的天地。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能诱发学生在头
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从而感知所学的文本材料。
2.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 出发的。如教学《画杨桃》一文
时,针对本地孩子不熟悉杨桃这种热带水果的实际 ,我特地把杨桃带
到课堂并指导学生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从不同的角度看 ,
杨桃的样子不同”有了感性认识 ,在豁然顿悟中理解了文中的“我”
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事实就是的做法 ,同学们嘲笑 “我”是错误的道
理。
用实物演示情境,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来展示。
3.电脑模拟情境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幻灯机、投
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可以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
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的
注意,并达到“感知、理解、运用”的目的。
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文讲述的是 1998 年美
国洛杉矶发生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 ,抱着坚定信念 ,不顾
劝阻 ,历尽艰辛 ,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 ,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
的故事。由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与课文 内容有很大距离 ,我以刚
刚发生的 5-12 汶川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在声与画的渲染下 ,
把学生的思维拉向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