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介入治疗中球囊作用及进展PPT幻灯片.pptVIP

(医学课件)介入治疗中球囊作用及进展PPT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包装态 打开态 扩张态 器械形态 * 支架内再狭窄 (In-Stent Restenosis) * 当植入支架后, 约有5%-10%左右的患者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DCB的发展背景 * 支架内再狭窄 (In-Stent Restenosis) * Proximal Edge Distal Edge 5 mm 5 mm in stent in segment DCB的发展背景 * 既往对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策略——不尽如人意 * DCB的发展背景 球囊扩张 再次植入支架 CABG * 介入后再狭窄的级联反应随时间发展的过程 * DCB的发展背景 介入治疗后大约1天内血栓形成 大约1周内出现炎性反应 1周时达到最大增生作用 大约1个月时发生迁移和增殖 6个月内基质形成 * 药物涂层球囊的作用原理——紫杉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 * 紫杉醇作用的有效性 血栓 炎症 增生 细胞外基质产生 Modified from Nikol et al., Atherosclerotis’ 123: 17-31, 1996 1 7 30 100 % 血管反应的百分比 90 180 介入治疗后的天数 DCB的作用机制 * * 紫杉醇涂层球囊组织浓度变化 24 小时后无局部毒性 在30-60秒扩张、“单次”释放紫杉醇后,持久的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超过14天,且无细胞毒效应。在单次药物释放的24小时后血管细胞的紫杉醇浓度达到底线水平 DCB的作用机制 * 公认的适应证 支架内再狭窄 小血管病变不宜植入支架的患者 正在口服抗凝药物或者口服抗凝药物有高出血倾向风险的患者,例如 心房颤动患者,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等 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或HAS-BLED 分数>3, 或有计划需要缩短双抗治疗时间,或可能需要外科介入治疗,或近期进行外科手术 有出血功能异常或者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患者,例如血友病,既往出血史,胃溃疡,严重肾功能衰竭 潜在的适应证 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患者 分支病变不宜植入支架的患者 既往有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史的患者 拒绝体内植入异物的患者 DCB的临床适应证 * * 2009 in Circulation(119:2986-2994); Martin Unverdorben et al. PEPCAD II 药物球囊和 DES对裸金属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效果比较 DCB治疗ISR的循证医学证据 * * Kaplan-Meier曲线:无事件率 2009 in Circulation(119:2986-2994); Martin Unverdorben et al. DCB治疗ISR的循证医学证据 PEPCAD II 药物球囊和DES对裸金属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效果比较 * * * 结论 此研究达到了非劣效研究设计结果, 证实了PE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PEB可以避免又一次植入支架, 是治疗DES-ISR的更优选择. * 在再狭窄的四个阶段中,紫杉醇作用在后两个阶段(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基质细胞形成,分别从第1天和第7天启动) 从细胞层面上来讲,紫杉醇作为非细胞周期阻断剂,抑制细胞的增殖.对于平滑肌细胞和基质细胞来说,在再狭窄早期抑制它们的增殖,就意味着抑制它们级联反应的启动. 组织间的浓度随着时间下降(24小时基本为零,对组织已经没有毒性),药物进入细胞, 在细胞内停留长达四周. *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研究结果的支持,德国共识小组在2013年推荐了冠状动脉应用DCBs的适应证,其中包括公认的适应证如ISR与小血管病变,不能或不适宜长期耐受双抗治疗的患者,和潜在的适应症,例如分叉病变等 * 这是药物球囊与药物支架做对照治疗裸金属支架再狭窄的研究. 证实了其有效性, 入组131名患者, 66名患者使用药物球囊治疗, 65名患者使用药物支架治疗 * 同上一个研究,证实了安全性. * 此外,德国共识小组还对药物球囊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的流程 这是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流程, 需要特别注意对病变要充分预扩张,依据预扩张的结果,判断是否适合用DCB治疗或其它传统的治疗方式治疗。主判断标准如下: 如果在病变预扩张之后,造影结果可以接受,TIMI血流好, 没有夹层或轻微夹层,及残余狭窄小于等于30%,则可以选择DCB进行治疗。如果在病变预扩张之后出现了严重夹层,或者TIMI血流小于3级,或者残余狭窄>30%, 则需要用传统方法处理病变。 * 共识中专家意见: 球囊血管形成术可以保护分支结构和生理流量。 全球注册的DCB中,PCIs的病变中有13%涉及到血管分支表明在全天候的临床实践中DCBs对分支病变的治疗具有预期的优势。 PEPCAD V是研究采用SeQuentTM Please 进行

文档评论(0)

爱分享的达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