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作业课件B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作业课件B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 B卷·能力提升卷;1.关于明初军事制度,有学者称,“五府(五军都督府)握兵籍而不与调发,兵部得调发而不治兵事,其彼此之相制也若犬牙然”;事平之日,“将归于府,军归于营,印归于朝”。这表明明代军事制度(  ) A.实现了军权的制约与平衡 B.提高了地方军队的战斗力 C.通过机构制约以维护皇权 D.旨在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2. (情境创设)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全椒知县樊玉衡上《请皇长子册立冠婚》章奏,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旨一日三四拟,祸且不测”,内阁大学士赵志皋力救,万历帝乃焚其上书,忍而不发。这反映了(  ) A.地方官员干涉皇位传袭 B.皇权与内阁形成制衡 C内阁辅政影响皇帝决策 D.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3.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国子监大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朝廷政治风气败坏 B.宦官权力不受制约 C.内阁职权发生变化 D.特务机构渗透广泛;4.(设题创新)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行,但却未能持续。其中断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对外贸易受官府的控制 B.陆上丝绸之路更为便捷 C.朝贡贸易带来财政压力 D.国内自给自足经济抵制;5.对下表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重视对异族的管理 B.荷兰在亚洲扩张被遏制 C.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D.中国领土主权意识增强;6.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石柱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的“征贼”“平叛”战争;重庆酉阳的冉氏土司将其衙署所在地改名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这反映出当时(  ) A.汉族与其他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7.清朝初年,统治者修建了“历代帝王庙”,每年定期对包括伏羲、周武王、汉高祖、唐太宗、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明太祖等21位历代帝王进行祭祀,对散落在清朝版图中的40处历代帝王陵寝也定期祭祀。这表明清朝(  ) A.力图汇入中华文明正统谱系 B.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 C.确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 D.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8. 1749年,御史冯元钦上书建议将军机处改名枢密院。乾隆帝下旨批驳说,本朝职官设置已经相当完备,都记载在《大清会典》中了,军机处“不过以为承旨办理机务之地,并非独重其权,显为官职也”。据此可知,军机处(  ) A.地位无足轻重 B.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C.职能尚不明确 D.成为皇帝集权威胁;9.雍正三年,举人汪景祺在其书稿《历代年号论》中认为“正”有“一止之象”,年号中有“正”字的君王不是亡国之君就是会使国家由盛转衰。雍正看后大怒,将汪景祺枭首示众,并严惩其亲族。雍正帝的这一做法(  ) A.折射出士人不满清王朝统治 B.体现了清廷严密控制思想文化 C.反映了清朝的刑法异常残酷 D.说明清朝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10.在清代的许多文献、书籍以及碑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并用的情况。此外,在紫禁城、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重要场所,在全国各地的碑刻、档案中,也可以看到众多的民族文字在同时使用。这可以用来证明,清朝(  ) A.民族政策因俗而治 B.语言文字学发展速度快 C.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1.下表所示为雍正至嘉庆时期部分被批准的奏折。由此可知当时(  ) A.行政体系完备 B.边疆治理水平提升 C.对外战争频繁 D.封建统治危机初显;12.明清时期,在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已经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江南地区农民的生活日益困窘 C.江浙地区农业走向衰落 D.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有明显突破;知识拓展;13.乾隆二十年,清廷重申行商承揽茶叶、生丝等大宗出口货的贸易,只有扇、刺绣等八种手工业品允许行外散商、铺商在行商加保的条件下与外商交易,违禁则要受到惩罚。此举(  ) A.将中国古代朝贡贸易推向了高潮 B.加强广州“十三行”对对外贸易的垄断 C.是大力发展朝贡贸易的必然结果 D.对广州“十三行”的经营权有所压制;14. [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下表统计了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据此可推知(  ) 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 C.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