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作业课件B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作业课件B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B卷·能力提升卷;1.(情境创设)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的使命。该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D.旨在说明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2.鸦片战争爆发后,在福建厦门,人民机智灵活的斗争使英军不得不逃往鼓浪屿;在宁波、镇海、定海,人民奋起反抗致使英军损兵折将;在靖江、扬州、松江、瓜州等地,人民的斗争给予英军以不同程度的打击。这说明鸦片战争(  ) A.刺激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萌生 B.造成爱国与忠君思想相分离 C.促使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D.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3.下表为1843~1850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 A.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速度 C.表明清朝实施银本位制 D.反映了民众制钱需求量增大;4.1843年《海国图志》问世后,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迟迟没有引起重视;但传到日本后,迅速引起维新思想家的共鸣,并推动了明治维新运动的进程。《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遭遇不同命运是因为当时(  ) A.西方文化不符合中国国情 B.日本没有遭遇民族危机 C.两国具有不同的舆情环境 D.日本在国力上更占优势;5.[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舆地学者(  ) A.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6.[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它所“取资”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其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太平天国政权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严峻;7.[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下表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后一些省份发生的变化。这表明(  ) A.地方政府掌握行政权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D.汉族官僚政治势力增长;8.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从1853年开始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到1888年,“厘金”收入和关税收入在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的比重已经超过田赋收入。这一变化反映晚清时期(  ) A.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 C.政府对关税控制的强化 D.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9.洋务派倡议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开创是“专为抵制洋轮”,开办采矿业是为了“不失中国饶富之权,不启彼族觊觎之渐”,漠河金矿在兴办时就明确指出了创办的目的是“重在防边,兼筹利国”。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 A.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B.意在发展生产,与民同富 C.具有反侵略的色彩 D.增加了商品出口的总量;10.1892年,江苏候补道张翼通过关系谋得了开平矿务局总办的“肥缺”。在其主持之下,矿务局的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它的鼎盛时期结束。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力较大 B.中体西用思想缺乏实施基础 C.洋务运动受到封建因素制约 D.近代管理模式在华水土不服;11.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主张塞防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同时认为西方国家“专在通商”。这一争论反映了(  ) A.近代外交观念的萌芽 B.清廷准确判断时局 C.清朝政府内部的分裂 D.清政府国力的衰微;12.针对法国破坏中越宗藩关系,188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指出,越南为中国的外藩,中国本应保护。法国“忽以捕盗为词,狡焉思启,其如万国公法何”。据材料可知(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B.朝廷外交受到了地方督抚干预 C.督抚言论稳定了西南边疆局势 D.近代外交意识对中国产生影响;13.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条款是‘五大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也’”,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则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交侵,各求所欲”。据此可知,反对者认为该条款会(  ) A.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