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辨析.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辨析 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墨西哥乡村社会,并在行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它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哲学、法律和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客观上存在着经典和民间的区别,所以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我们都应当进行文化的层次分析。作为一种文化分层的概念,大传统和小传统理论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然而,学者们对大小传统概念的思考多集中于横向的文化分层含义,而对其本身存在的纵向历史维度缺少注意。由于不能全面地把握大小传统的概念,一些具体的研究实际上误用了这两个概念。本文将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 一、 精英、地方化、文化流动 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和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这对概念是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研究墨西哥乡村地区时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个文明中,存在着一个具有思考性的少数人的大传统和一般而言不属思考型的多数人的小传统。大传统存在于学校或教堂的有教养的人中,而小传统是处于其外的,存在于不用书写文字的乡村社区生活中。哲学家、神学家、文学家的传统是一个在意识上的培养的传统,并输送下去。而最大部分人民所属的小传统被认为是被赋予的,不用仔细推敲的或被认为要提炼和润色的文化。”(P70)“两个传统是相互依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有持续而长久的影响过程。”(P70~71) 雷氏的大小传统概念提出之后,在学界引起广泛讨论。研究大众文化的欧洲学者用“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与“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对雷氏的大小传统概念进行了修正,认为在欧洲的地区历史上,两者之间的传播是非对称性的。这种非对称性跟两个传统的传播方式有关:一方面,大传统通过正规的、封闭的、不对大众开放的学校系统传播,民众被排除其外;另一方面,小传统通过非正式途径传播,如教堂、小旅馆、市场等,向所有人开放。因此,实际上精英参与了小传统,而大众却没有机会参与大传统。从而,由于上层精英的介入,小传统被动地受到大传统的影响,而地方化的小传统对大传统的影响则微乎其微,形成了是一种非对称性的文化流动。(P482) 雷氏在建立大小传统的理论时本已参考了中国的经验,因此这种分别自然也较能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P395)“如果从中国史的考察入手,我们将不难发现,这些人类学家所惊诧的‘新经验’在中国实在是很古老的文化现象。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古人不但早已自觉到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自始即致力于加强这两个传统之间的联系。”(P396)在古代中国,作为大传统的“礼乐”实有民间的来源,故孔子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1同时,古人又云“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大传统形成之后会渗透到农村小传统中去,并在其中得到长久延存。 所谓“礼乐教化”和移风易俗也正是其中之义。另外,大传统必须从各地小传统中吸取养料,这是中国古人早就懂得的真理。如,古代统治者专设“乐府”向民间“采诗”。 中国的人类学者们在研究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时,重视这种大小传统之间的区别和互动,并不断结合实际研究对象发展着大小传统理论。 费孝通先生在《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一文中,从中国文字特性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大小传统区分明显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勾连的中介:一方面,文字体系突破了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界限,利于吸收和融合多种思想文化而形成大传统,“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有赖此功;另一方面,大小传统之沟通正是通过掌握文字的读书人所实现。此外,费孝通还把小传统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层。“在民间的生活中有种种思想信仰和活动,士大夫是看不入眼的,认为不雅驯,而没有被采用,未成为大传统。这部分依旧在民间活动,凡是到民间去观察的人还能看得到,而且在民间是公开的,不受限制的,这些就是我所说地上的小传统。但有一部分是犯了统治阶级的禁例,不能公开活动,但是在民间的思想信仰里还是保留着,只是大人先生们不屑看或视而不见。这些我认为可以包括在地下的小传统里。”最后,在作为文化层次的大小传统之外,费孝通还提出了“潜文化”2的概念以作补充。当然,以上论述是费先生针对“微型社会学”的局限性所提及的。他认为,由于中国文化是多层次性的,仅仅通过对农村社区的田野观察不足以把握高层次的文化问题,也难以“概括”中国或中国文化。所以,费先生对大小传统的讨论止于文化的具体分层和互动上。 李亦园针对大小传统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了所谓“三层次均衡和谐”的理论模型,“企图解释民间文化持续普遍存在于许多不同地区的华人社会的因素,以及其与大传统士绅文化之复杂关系。”(P148)这三个层次分别是:“自然系统(天)的和谐”(其中又分为时间的和谐和空间的和谐)、“有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