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总体规划草案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滩总体规划调整草案简要说明 一、规划背景 本规划草案是根据集团及公司关于东滩新的发展战略,对原总体结构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为东滩区域发展战略、东滩区域环评工作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为下一步正式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上报作准备。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分析原东滩总体结构规划,发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它提出的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已不能满足和适应集团和公司新的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它缺乏一个逻辑清晰、组织有序的空间形态结构;三是未能从土地利用、交通组织、基础设施、环境景观以及居住和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上,综合地对东滩开发建设经济性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和生态化问题给予恰当的表达。 有鉴于此,本规划草案提出以下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宏观地、综合地、结构性地考虑土地利用、产业与功能组织、交通系统、环境景观系统,从总体上把握和解决东滩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问题,将观念的东滩转换为图形的东滩,并以此指导产生一个地上的东滩。 2、基本原则 (1)集约土地利用与紧凑城市形态的原则; (2)人口、产业与功能混合组织的原则; (3)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 (4)土地利用、交通系统与开发模式一体化的原则; (5)人工环境向自然环境过渡、自然生态向人工生态渗透的原则。 三、规划目标 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将东滩建设成为一个以国际教育城为核心,国际性文化产业活动高度聚集的上海大都市特色功能区;一个与整个长三角紧密联系、高度依托上海中心城市,同时又自成体系的,健康、生态、高效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型城市;一个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 四、人口与用地规模 1、人口规模 东滩人口终极规模按25万人控制(暂定)。 2、建设用地规模 为达到东滩开发建设的土地集约性、经济性,以及增强它在中国特色城市化、城市生态化方面的示范性,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取国家标准的中上指标级别中间值(100平方米/人)(暂定),按25万人口规模计算,东滩总建设用地规模为25平方公里。 3、建设用地平衡(略)五、产业与功能选择 东滩产业与功能选择考虑的主要因素: 1、东滩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 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竞争的宏观背景; 3、上海进一步城市化与人口、产业功能郊区化的趋势; 4、增强上海城市竞争力与完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功能的需要; 5、引领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6、开发主体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因此,拟将东滩产业与功能模式定义为:以国际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性文化、会展、康复、休闲、娱乐、旅游功能相配套的现代服务型产业。 六、空间结构 1、区域总体布局 东滩84平方公里区域的总体布局遵循原总体结构规划所确立的原则,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分别形成人工环境向半人工、半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过渡,北片是永久性农田,东片为国际湿地公园,由中到南,是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总体上渐次提高的城市化区域。 2、中心结构主轴 依托纵贯东滩南北的中心河,构建一条总宽度500米的区域中心结构主轴,沿河两侧分别布置宽阔的绿带和城市快速十道。该轴线不仅承担整个区域的南北交通联系,引导城市的发展走向,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轴、连接城市内外部自然环境及水系的生态通道和区域骨干基础设施走廊,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中心河系人工运河,现有线形过于直挺僵硬,规划拟借助曲线布局的绿带和道路对其加以“软化”。 3、分散集中式的区域城市布局 规划以区域为依托,采取了大分散、小集中、多中心、组团序贯式的空间结构模式,各组团分属于不同层级上的发展单元,其自身人口、产业、功能和基础设施相对自给自足,同时通过基础设施的延伸和连接,与相邻单元保持有效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并共同形成一个内在关联的整体。它们可视为一组城镇群落,也即宏观地域尺度上的区域型城市。 这样的布局将有利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阶段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满足分阶段滚动开发的要求,可以作到开发一片,成熟一片,收益一片,因而具有较好的适应发展变化的弹性。 七、土地利用模式 本规划摈弃按相同类型产业和功能严格分区的陈旧理论,主张混合功能或用途(mixeduses)的土地利用模式,对于东滩特定的产业选择而言,由于集中在文化、休闲娱乐、商务等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产业内部之间的兼容度高,因此混合布局的土地利用形态更具有现实性。通过不同产业和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相互促进,不同收入、职业人群的充分融合与和谐共处,可形成规模化的聚集经济、就近平衡的居住与就业、多元交织的社会结构,经济和社会生态化的良好人居环境。 此外,通过土地利用与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整合,推行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将更加有利于提

文档评论(0)

fengbaoz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