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针法补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垣针法补遗孟滕滕;窦萌;苏莉【摘要】〃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是李东垣的主要学术思想特点,并以此指导针灸治疗,文章通过东垣针法与脾胃学说,背腧治外感与腹募治内伤,同精导气、导气同精,应用放血疗法治疗虚实两证四个方面对东垣针法归纳分析,不仅可以继承东垣思想的学术特点,而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1【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李东垣;针法;脾胃【作者】孟滕滕;窦萌;苏莉【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仙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仙东济南250355清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仙东青岛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0李杲,字明之,宋金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因真定汉初称为东垣国,所以李杲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习称李东垣,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享年71岁,学医于易水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又独有发挥,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出〃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的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脾胃内伤学说,成为金代著名的医学家[1]。李氏临床擅长温补脾胃,升阳除湿,不仅长于使用方药理论,更是在针法方面有颇深的造诣。然而李氏针法的思想内容并没有受到后世医家的足够重视,如朱丹溪虽尽得李氏的方药理论,却对其针法重视不足。直到明代医家高武才开始重视,高武将《脾胃论》中有关针法内容列为专题汇总,命为〃东垣针法”收录在其著作《针灸聚英》中。高武指出〃东垣针法,悉本《素》、《难》、近世医只谈《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于先生之所垂教者,废而不讲,宜其针之不古若,而病之不易廖也,故兹表而出之,弓1申触类,应用不穷矣”[2]。高武之后,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也转引了〃东垣针法”,可见杨氏也对其有高度的重视。然而除了《脾胃论》中有李氏的针法内容之外,在其他的著作《内夕M方辨惑论》、《兰室密藏》、《医学发明》、《东垣先生试效方》等,也多处有针法内容,本文试图对李东垣著作中有关针法的思想特点作一较全面的收集整理,以资借鉴。 1东垣针法与脾胃学说李东垣是〃补土派”的代表人物,〃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临床上擅于温补脾胃,不仅体现在方药方面,如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和升阳益胃汤等经典的温补脾胃的方剂,在用针方面也无不体现这一思想特点。补土法包括直接补土法和间接补土法。直接补土法,如应用脾胃本经的腧穴补脾胃之气,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云:〃《黄帝针经》肩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3]36间接补土法,即将十二经中的五输穴理论应用到其脾胃学说中,如益火补土法在《脾胃论?三焦元气衰旺》中有〃《黄帝针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补足外踝下留之。”[3]57足外踝下即昆仑穴,五行属火,对三焦元气衰惫之证,缘由脾胃皆虚,未直接补脾,仍宗《灵枢?口问》之〃补足外踝下,留之”,“虚则补其母”,补母以实子,补火以生土。在五乱疾病的针刺治疗当中,《内经》的辨证选穴仅局限在本经的腧穴上,李氏对其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分经针刺,又注重通过调理脾胃之气来调理〃气乱”。如〃气在肠胃者,于足阳明胃中之募穴导引之”等,时时不忘顾及脾胃之气。不论外感还是内伤疾病,李氏都注重从脾胃论治,对于六淫外感致病,取后背脏腑部的俞穴治疗,〃中暑者,治在背上小肠输;中湿者,治在胃输;中燥者,治在大肠输”[3]56,这依然是从调理胃气来治疗外感疾病的体现,发展于《内经》〃大肠小肠皆属于胃”的思想,后世认为李氏的脾胃学说仅适用于内伤疾病范围,如《明医杂著》中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4]5-6,而在此可见李氏在治疗外感疾病依然是从脾胃论治。对于七情、饮食、劳倦内伤脏腑,取胸腹部的募穴治疗。以脾胃为中心,治以温补脾胃,升阳散火为主。总之,李氏重视内因在病变中的作用,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发病,都是由于气虚,而气之所以不足,是因脾胃损伤所致。如《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3]62又《脾胃虚实传变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3]4可见李氏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源,而元气是人身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便可以发生。因此,在注重脾胃治疗方面,其用针和用药是殊途同归的。 2背腧治外感与腹募治内伤李东垣治疗疾病的针刺取穴理论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基于《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内经》根据疾病阴阳的属性分为两个大类,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李东垣对于〃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理论,联系〃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创造性的

文档评论(0)

gaozhig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