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方民俗.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1东北世居民族都各自有着传统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这些民族的历史积淀,并以巨大的传承力顽强地制约着本民族的行为和意识。举凡东北地区的民族节日有:满族的添仓节、虫王节、药香节;蒙古族的那达慕、黑灰节、打鬃节、打印节;朝鲜族的回甲节、回婚节;回族的圣纪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达斡尔族的阿聂、抹黑节;锡伯族的抹黑节、回迁节;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的白那查;赫哲族的鹿神节、烧包袱、乌日贡;柯尔克孜族的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等。 2东北世居民族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赫哲族的鹿神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举行。活动以祭祀虎神为中心。节日当天全村人要跟着萨满跳鹿神舞,故称鹿神节。鹿神节的形成与赫哲人的原始信仰有关,活动的目的是求神驱鬼,消灾祈福。古代赫哲人认为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江有江神,他们为林中的虎、狼,江中的鲤鱼都专IlN制了神偶供奉于家中,鹿神节庆是渔猎民族生产与生活的生动写照。 3抹黑节是东北锡伯族、达斡尔族及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男女老幼黎明即起青年人双手沾满油和锅底灰,你追我逐,争着往对方脸上涂抹。被抹者不但不恼,反而分外高兴。即使老年人不参加追逐,也要在额头抹上一点黑灰,以示吉利。此节日一说是为了预庆丰收,一说是当日为“鬼日”,脸上抹黑是为了不让鬼怪认出自己。这一节日以参与性强而极富特色。 4回甲节是朝鲜族一个很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它是指老人“花甲”(六十岁)生日时,子孙亲友及全村都来为老人祝寿,活动十分隆重热闹。来祝寿的客人身穿节日盛装,过生日的老人穿上新衣服,坐在宴席正中。由长子夫妇开始依次跪拜,敬酒祝寿。席问载歌载舞,尽情欢乐。回甲节既反映了朝鲜族尊老敬老的传统,也体现了朝鲜族擅长歌舞,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5蒙古族历史上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的打鬃节与打印节就充分体现了草原文化的这一特点。打鬃节时间不一,当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进行首次剪鬃,届时举行隆重的剪鬃仪式。仪式上首先聘请德高望重、剪技高超的老牧人掌剪,首席剪鬃者先致剪鬃祝词,向被剪鬃的第一匹马驹泼洒奶酒,在马驹的脑门涂抹奶油,然后开始剪鬃。第一剪剪下的马鬃要送至吉雅神前供祭。然后开始一匹匹地打马鬃。直至所有马都打完鬃后就在草地上举行欢宴,祝福马群兴旺。打印节一般在青草发芽时举行,打印节--N,人们从远处把马、牛、羊赶到指定的草场上。通常由一位骑艺精湛、烙技娴熟、通晓马性、德高望重的牧人执印。执印者要在印具上涂抹奶油并在印把上拴一条哈达。参加套马者排成一列,待印具在火中烧红,主持人便宣布打印开始。此时,众骑手早已急不可待,个个策马挥杆,把马群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套马。草原上顿时人呼马嘶,蹄声雷动,烟尘蔽日,场景极为壮观。骑手每套一匹烈马,执印者便在马的左跨中心部位打一印记,打印的目的最早是用于计税,后来普遍用于辨识。每个部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印记,从不重复或混淆,极易识别。在节日当天,人们云集而来,观赏套马。姑娘们则趁此良机选择意中人,而小伙子则尽力在姑娘面前表现自己套马的技艺。打印节这一种古老的记忆文化,在草原上一直流传至今。 6东北民族虽各有其节庆习俗,但随着历史发展,文化融合不可能避免。表现在节庆习俗上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一些人El较少的民族,在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其节庆风俗正处于消失的边缘。 7中原汉文化节庆节俗传人东北约在辽金时期。洪皓《松漠纪闻》中记载,女真人初兴时,“皆不知记年”,“是以草一青为一岁”。但是至与辽、宋发生战争以后,却“浸染华风”,了解了元旦、元夕等节日。《松漠纪闻》中曾记载道:“女真旧不知岁月,如灯夕皆不晓。己酉年(1129),有中华僧被掠至其阙,遇上元,以长竿引灯球表而出之以为戏。女真主吴乞买见之大骇,问左右日:‘得非星邪?’左右以实对……后数年至燕,颇识之,至今遂盛。”这表明是北迁僧人首先传播了上元节张灯的习俗。随着东北地区汉族移民的增多,汉民族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因而汉族节庆风俗也自然成为东北地区主要节庆习俗。元旦、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九、除夕等岁时节日不仅汉族过,其他民族也逐渐加入其中。但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这些中原节日传人东北后其习俗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8,,首先,受东北特殊气候的影响,以农耕为主的汉族移民逐渐掌握了农忙、农闲的生产节奉。并根据生产节奉对岁时节庆活动做了调整,遇到农忙季节的节日就淡化一些,而农闲季节则加重了节日的分量。如春节,在东北虽然从形式上也是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爆竹、拜年、回娘家、祭祖等,但整个春节的节日氛围要更为浓烈,更具“年味”。在时间上,从腊八开始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正如民谚:“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家杀都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