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继承延安精神的中华儿女 ——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学习目标 语文要素 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2.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学习重点 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师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学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前置性学习内容 1.按照《新解新教材》预习卡的要求进行预习。 2.读一读:运用字典阅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诗歌,理解“满目琳琅”等词义。 3.查一查:画出文中不懂的内容,查找有关资料,帮助理解。 情境与任务 活动一:走进延安,明确探究内容 1.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延安的资料。 预设:延安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城市。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称为“革命圣地”。 2.默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借助资料理解诗句。 (2)想一想: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活动二:初读课文,了解延安精神 1.朗读全诗,读通读顺,把握韵脚。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 预设: (1)字音:“笋”读平舌音。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点拨:看图片认识“镢头”“土炕”“茅屋”,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昔日”“奥秘”。 4.借助“学习单”,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单 默读诗歌,将每一节的意思连一连。 第1小节     延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 第2小节 描写作者回延安的愉快心情 第3、第4小节 追寻延安的光荣历史 第5、第6小节 时代呼唤延安精神 学习要求: (1)独立连一连,结合资料想一想。 (2)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这样选择的依据,然后分工汇报。 设计意图: 本环节看似是在梳理诗歌大意,其实是学生在碰撞交流自己查找资料后的初步理解,是对资料的再一次消化和吸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三:聚焦第2小节,体会延安精神 1.自读第2小节,思考:作者追寻的是延安精神,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 2.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上台讲述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预设:(1)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的道理。 (2)南泥湾: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一面旗帜。 (3)杨家岭、枣园:都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期间,指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3.小结:作者追寻的延安其实就是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所以读懂这首诗的关键在于抓住诗中的具体事物,查找背后的含义,领悟作者隐藏的意思。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本首诗的理解需要借助大量的资料。通过图片和资料的补充,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延安精神。 活动四:聚焦第3~5小节,体会延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1.讨论:为什么在“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的今天,我们仍旧需要去追寻延安精神呢? 2.交流汇报。 (1)交流课前搜集的当今我国的建设者们发扬延安精神的事例。 预设: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英国和日本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我国的设计者们认为如果再等20年,可能会落后他国更多。与其等待改变,不如自力更生。 研发动辄需要几亿元的经费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为了筹集最初的启动资金,设计者们不仅拿出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还四处筹款,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的过程中,每周7天,每天10小时的工作,成了设计者们的生活常态。为了让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完善,“蛟龙号”研制期间经历了40多次评审。经过5年、近2000个日夜的艰苦研制,2007年,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终于“出世”了,设计团队兴奋不已:“它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凝聚了我们全部的心血和期望。” (2)小结:我们今天的发展变化是建立在过去奋斗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入海的“蛟龙号”,还是上天的载人飞船,都因为我们拥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因为我们团结一心、奋发图强而成功,这些都是延安精神的延续。 3.朗读促理解。 (1)自读第3~6小节。 (2)全班赛读。 设计意图: 延安精神在当今的意义是特别抽象的,所以借助“蛟龙号”这个实例,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延安精神。 活动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1.订正《新解新教材》预习卡,完成《新解新教材》随堂练。 2.课外阅读贺敬之的《回延安》。 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

琳萱备课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课件、教案、试卷等各类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