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docx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亲聿建二伙尊 L亲聿建二伙尊 EASTCHINAIMST1TUTEOFTECHNOLCKSY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 二O年五月十六日I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I专业培养简介 一、学院及专业概况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以核资源勘查工程、核地球化学为主要特色的学院。目前有地质系与城乡规划系2个教学系,本科专业有“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拥有“地质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为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放射性普查与勘探”,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核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也是东华理工大学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1985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该专业伴随我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先后被列入国家管理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该专业是国防科工委“十五”重点专业、核工业集团公司的重点专业、江西省“九五”期间的重点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赣教高字】2002]45号)。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是培养铀资源勘查、铀矿溶浸开采、核废料地质处置、铀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具有核特色的专业。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铀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体系,建立了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设施。本专业的《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铀资源地质学》、《宝石学》五门课程为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以该专业为支撑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是“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近年来该专业教师2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学科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近年来学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国际原子能机构铀资源勘查培训中心,主办IAEA铀矿地质高级研讨班3次,承担由IAEA选派的巴基斯坦、埃及、伊朗、利比亚等国来华学员的专业培训。近三年,先后派出60人次出国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乌兹别克科学院、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冰岛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同时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及合作研究40余人次。 地球科学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500余人。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体系和野外实习基地,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在2010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取得综合技能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注重与企业合作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色之一,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产”、“学”、“研”基地。同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特色,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参加科研工作的人数占90%以上,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比率达100%。此外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等活动中屡获嘉奖。培养的学生考研成功率接近30%,一次性就业率达97%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城建、国土、交通、核电、水利、水电、冶金、石油、环境等规划设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普遍受到国内外专家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教学条件保障 1.师资队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6人。拥有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博士29(含在读)人,硕士26人。本专业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一线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双师型教师约占1/3(见表1)。 表1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部分“双师型”教师简况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历 双师型 实践经历(经验) 1 张树明 教授 博士 高级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7年 2 王正其 教授 博士 高级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10年 3 林子瑜 教授 学士 高级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20年 4 孟显云 副教授 学士 高级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12年 5 姜勇彪 副教授 博士 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8年 6 曾爱花 实验师 硕士 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5年 7 吴仁贵 教授 硕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受聘生产单位1年 8 罗能辉 副教授 学士 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8年 9 周万逢 副教授 硕士 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8年 10 胡宝群 教授 博士 高级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8年 11 祝民强 教授 博士 工程师 生产单位工作6年 12 谢财富 教授 博士 研究员 生产单位工作16年 13 潘家永 教授 博士 研究员 生产单位工作12年 14 刘平辉 教授 博士

文档评论(0)

fengbaoz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