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礼共用,和为贵章旨辨正.docxVIP

《论语学而篇》礼共用,和为贵章旨辨正.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学而篇》礼共用,和为贵章旨辨正 中国学术界对《论语》中“礼为贵、义为贵”一章持不同意见。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各家的句读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赵纪彬先生的《论语新探》均采用如下句读法:“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多年来,此种句读法广为海内外学术界采用,似乎已成定论。但是,仔细考察起来,它却存在着严重的不确之处,完全有加以辨正的必要。 这种传统的句读法把“小大由之”和“有所不行”分为两句,割裂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因而导致了对此节章旨的曲解。我们统观“礼之用”一节全文,可以看出,有子主要是按照孔子的中庸”、“中和”思想来阐发“礼”与“和”的关系问题。按照孔子的思想,“礼”与“和”的关系,实际上是体和用的关系。行“礼”须“和”相辅,相“和”须“礼”为节。礼而不胜,和而不流,故“为贵”、“为美”。从“礼之用”到“斯为美”,是正面阐述“和”是行“礼”的最高要求和根本原则,并引“先王之道”以为佐证。接下去便分两层意思说明,在力求作到“和”时,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或者说,有两种错误态度是“不可行”的。其一,是要求“小大由之”的错误态度。事无巨细,一概要“和”,是有些行不通的。其二,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的错误态度。礼是体,和是用,礼是和的准绳。为和而和,超出了礼的范围,不以礼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这两层意思是并列关系,正因为如此,有子才告诫说:“有所不行”,“亦不可行”。有两个不行,才用亦,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着重号是笔者所加)如果照传统的句读法,将“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单独作为一句,则文法就不通了:前一个“有所不行”没有主语,而后一个“亦不可行”的亦字又完全是多余的。同时,照此种句读法将此节译成现代汉语,则只能造成语义含混和对此节章旨的曲解。例如,《论语译注》一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翻译的:“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治理国家,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读者一看便知,这种解释是有些牵强的。而导致这种解释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句读之不确。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只有采用如下句读法才能准确地表达孔子所“一以贯之”的“中庸”、“中和”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