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课件--下篇第一章:内科常见病证(13至第22节);第十三节 黄疸 第十四节 鼓胀
第十五节 头痛 第十六节 眩晕
第十七节 中风 第十八节 水肿
第十九节 淋证 第二十节 腰痛
第二十一节 消渴 第二十二节 痹证
;第十三节 黄 疸;返回目录;三、辨证论治; ; ; ; ; ;第十四节 鼓胀 ;一、概 述;2.鉴别诊断:
(1)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局部或全身浮肿。严重水肿也可以出现胸水、腹水,因此需与鼓胀作鉴别诊断。
(2)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证,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 ; 3.现代医学范围:凡肝硬化、肝癌、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过程中出现腹部膨胀如鼓,可参本节辨证治疗。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2.治疗基本原则:
分辨证型,采用相应治法。在疾病初期正实时可暂用逐水峻剂,但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 ; 3.辨证分型施治:
; 3.辨证分型施治:
; ; ;第十五节 头 痛 ; ; ; ; (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多表现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治宜祛风散邪为主;
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多属虚证,治宜补虚为主。
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 ; (二)根据头痛不同的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头面,厥阴经上会于巅顶,故头痛可根据发病部位之异,参照经络循行路线,加以判断,则有利于审因施治。
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
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
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 ;四、辨证论治 ; ; ;1.外感头痛: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上犯头部经脉、清窍引起的头痛,可伴有恶寒发热等症。
2.肝阳头痛:因肝阴不足,阴阳失调,肝阳上亢,上扰头目,导致头痛而选称为肝阳头痛。
3.痰浊头痛:因脾失健运内生痰浊???阻于中焦,上蒙清窍,清阳不展导致头痛昏蒙称之。
4.瘀血头痛:因外伤,气滞等诸多原因引起头部脉络瘀阻运行不畅而致头部如针刺样 疼痛者称瘀血头痛。
5.头风: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呈发作性者,称头风。 ; ;第十六节 眩晕;一、概述 ;(二)熟悉有关古代医家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灵枢,口问》有“上气不足”,《灵枢,海论》有“髓海不足”以及《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式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于主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
《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三)眩晕与现代医学病名的关系
现代医学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病,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辨证论治 ;(二)眩晕的治疗原则
眩晕当分清虚实治之。
虚者补之,气血虚者宜健脾益气养血;肾精亏虚者宜补肾填精生髓;
实则泻之,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肝火上炎宜清肝泻火,痰浊中阻当燥湿祛痰。 ;(三)眩晕的辨证分型施治:
;五、转归与预后 ;名词解释 ;常用中成药 ;第十七节 中风 ;一、概述 ;2.鉴别诊断:应与厥病、痫病昏仆鉴别。
中风昏仆与厥病、痫病的鉴别 ; 3.现代医学范围:凡是出血性脑血管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治疗。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 2.治疗原则
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息风、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法,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阴息风、益气活血等法。 ; 3.辨证分型论治
⑴中经络
①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突然口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可有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出现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和营,方用大秦艽汤加全蝎、白附子。
② 肝肾阴虚,风痰上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舌质红,脉弦滑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