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doc

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 ?文/梅永红 引进技术 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引进说到底只是技术贸易, 是做买卖,与自身的学习研究开发 没有必然的关系.能够引进技术当 然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但并不等同 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成K无论是对 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技术能力都 只能是内生的,而不可能是引进 的以汽车产业为例,从1986年我 国上海选择与德国大众合资,到今 天已经过去了近2O年.2O年来,我 们把世界上几乎所有汽车企业的技 术,品牌部引入中国,但在技术创 新能力上却长期停滞不前.我们的 三大汽车公司部是上百万辆轿车的规 模,但他们不消化吸收,不研究开 发.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其实 不需要技术人才 是不需要技术, 的,因为他们本质上只是跨国公司 在中国的组装车间,只是跨国公司 开拓中国市场的代理.一汽曾经在 打造自主品牌方面进行了努力,但 在上汽因合资而红火起来之后 也基本上放弃了自主开发;二汽曾 经历经10年培养了一支技术队伍, 但在与日产合资之后这支队伍就失去 了存在价值,最后也部流失殆尽. 一 个不需要技术人才的企业,怎么 可能有技术创新能力? 一 些经济学家认为,技术和人 才,资本要素一样,可以在全球自 由地流动.对此我实在无法认同. 其实资本的流动也并不是完全自由 的,否则怎么可能山现中海油并购 美国尤尼柯的失败?中海油每股出价 67美元,但最后的结果是尤尼柯让 每股出价63美元的雪富龙收购,由 此看来资本的流动也是有限制的. 技术的全球流动更不是经济学家们所 想象的情形,我在科技领域T作了 十多年,还从来没有看到技术可以 在全球范围里自由的流动,只是看 到不断强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看到 不断强化的技术跨国界流动中的政府 管制.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 有一个《巴统协定》,内容就是防 止敏感技术流向社会主义国家.冷 战结束以后,《巴统协定》的基础 不复存在,但西方国家又搞出了一 个《瓦森纳协议》.在对中国等国 家的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瓦森纳 协议》的管制范围和程度比《巴统 协定》有过之而无不及. 过去近100年来,我们国家一直 部在搞技术上的洋务运动,一 直在走这样一个圈子.最早的时候 我们引进欧洲的技术,新中国成立 以后转为引进前苏联的技术,与苏 联关系破裂之后转向引进美国的技 术.到了今天,美国对华技术出口 越卡越紧,我们又把眼光转向了欧 洲和俄罗斯.100年来我们走了一个 轮回,但始终没有改变作为技术引 进者,承接者的地位,从来没有走 到技术创造者,供给者的地位.但 是,这种角色也从来都是被动的, 受制于人的,没有哪一个围家技 术出口上是无限制的,无条件的. 以俄罗斯为例,中国与俄罗斯的关 系又进入了新的蜜月期,双方 之间没仃根本的战略利益冲突,但 他们对我国的技术出口,设备出口 同样是有限制的.我国与巴基斯坦 联合开发的FC一1战斗机,装备的是 俄罗斯的RD93发动机,俄罗斯明确 提出装有这款发动机的战斗机只能卖 给俄罗斯没有出售意向的国家.我 们可以想想,什么叫有fI{售意向 的国家?这样的国家除了中国自 己和巴摹斯坦之外,实际上根本就 是不存在的,这就把我们原来曾经 试图打开国际战机市场的计划打掉 了.如果我们不试图从今天就开始 去积累这种能力,那么就不仅仅只 是今天需要签署这种协议,我们的 子孙后代也还耍不断地签订这种协 议! 开放是非常好的条件,能够开 放比不能够肯定要好得多.但是, 开放终究只是条件而不是结果,我 们不能把开放和能够引进技术作为中 国不寻求技术创新的漂亮借口.四圈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部研究室主任) 山ry2006g

文档评论(0)

Lilili小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