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发展变化.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发展变化 19世纪前半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诞生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学形象,即〃多余人〃。 【解释一下多余人】纵观“多余人”这一形象的历史画卷就会发现,从早期的奥涅金、毕巧 林,到中期的罗亭再到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博洛摩夫,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 产生及其形象脉络逐渐变得丰满清晰。而他们也都在各自所处的不同时代中绽放出了不一样 的烟火,留存下了属于他们独特的时代印记。 一、觉醒中的奥涅金和毕巧林 被视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是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的主人公 “奥涅金”。奥涅金与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出的经典人物形象“毕巧林” 一同被 视为早期“多余人”的典型形象代表。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身处于俄国社会大变革到来前 幺的贵族知识分子们鲜明的觉醒意识。 奥涅金 1、背景 1812年俄罗斯爆发卫国战争,贵族知识分子看到了西欧先进社会制度和发达的生产力, 对俄国社会现状产生了不满情绪,努力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但是他们的思想无法在当时的政 治制度下得到肯定也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他们崇尚的启蒙思想在当时农奴制根 深蒂固的俄国只能变成毫无意义的空想,无力与社会总体的大环境相抗衡。普希金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创作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这一部极具思想性的小说,塑造了奥涅金这一有着 丰富时代内蕴的“多余人”鼻祖形象。 2、特征 奥涅金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俄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脱离民族文化传统的 贵族式教育,成年后终日衣着光鲜徘徊于宴会舞会各种美女之中,卫国战争的开始激发了俄 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由西欧传入俄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也在奥涅金的心中留下了痕迹,他 逐渐厌倦了奢靡的贵族生活方式,在黑暗中觉醒尝试摆脱城市的喧嚣,毅然去了乡下,但他 本身从未想过真正的体验社会底层的生活,最终仍然成为了上层社会的归顺者并且屈从于本 阶级的道德原则导致了朋友的死。奥涅金试图将自己从这样一个腐朽落寞的贵族社会中解脱 出来但却终究因为当时沙皇制度依旧顽固,而他的阶级局限致使使所有尝试都变得苍白无力。 他感悟到了变革却仍无力改变只能妥协最终成为了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始祖。 毕巧林 1>背景 1840年,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塑造出了俄国文学史上又一早期〃多余人〃形象 毕巧林。与奥涅金相比毕巧林生活于更晚的30年代。此时俄国的封建农奴专制制度已经发 展到了最为腐朽黑暗的时亥人社会中充斥着大量的黑暗消极负面的情绪,腐朽的社会制度已 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苦难言,知识分子们更加强 烈的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偏差,但却仍然无法找到救赎之路。 2、特征 在《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毕巧林的阶级局限也同样始终不允许他参与到解放斗争中去 从而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人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偏执,从而也具有非常强的破坏性。 而在其浮夸的表象中也体现了其蕴含于其灵魂之内的的庞大孤独与忧郁感。 由于受到当时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阶段限制,早期的“多余人”奥涅金与毕巧林虽 然敏锐的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动但却仍处在孤单无力以及自我毁灭的阶段,总体来说体现在早 期“多余人”身上最为明显的本质特征是迷茫与无助。 3、意义 虽然奥涅金和毕巧林的种种“叛逆”行为最后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上的作用,但19世 纪初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们在塑造的早期多余人〃的形象完整的再现了当时俄国贵族革命时 期的社会方方面面,反应了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之前贵族知识分子们的精神世界,挖掘出 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从早期“多余人”奥涅金和毕巧林的性格行为经历等 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落后的政治体制对知识青年带来的毁灭性伤害,揭示出了腐朽的贵 族阶级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大趋势。 二、反抗中的罗亭 1856年屠格涅夫在小说《罗亭》中勾勒出了 40年代的贵族知识分子对于理想的追求以及幻 灭的过程。主人公罗亭也作为中期〃多余人〃的典型代表出现在了文坛之上。而〃多余人〃这 一形象在这个时期也进入了与之前绝然不同的更加自觉的反抗时期。 (-)背景 19世纪40年代的俄国经过沙皇专制制度长时间的腐朽统治之后,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自十 二月党人起义之后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必须拿起武器维护自身生存的权利,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学说也开始在俄国盛行。因此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罗亭相比 较奥涅金和毕巧林而言虽然有着更高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和智慧才华,但却仍然止于行动, 缺乏能够将思想理论上升为具有可行性的实际成果的勇气与能力。 (二)特征 罗亭力图改革,将为社会谋福利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他有着更高的觉悟,亦能顺应时 代的要求,从而在思想上得到觉醒并积极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法道路。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着 非常重大的进步意义。

文档评论(0)

艺心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艺心风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A54M2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