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docx

数学活动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活动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受《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之风一吹,现在出去听课,课堂 40 分钟,让孩子动个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那是少不了的,有些可能还不止。好象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少了学生的活动就体验不了新理念,就是灌输式的教学。但是,当我沉下心来思考, 我们听到的、看到的老师设计、组织的这些活动是否都有意义,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是否都有效?是否真正达到了“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个目的。 本人留心记录平时教学中、或者外出听课时的一些数学活动的教例,发现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 活动很多,课堂唱主角。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践和思维活动。很多教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以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时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 的活动安排过于饱和,过于追求表面热闹,从而把数学活动引向了歧路。 曾看到的这样的一个案例,内容是一节二年级“时、分的认 识”。由于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本课的知识点繁多而杂碎,执教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猜谜语。 认识钟面,观察小组内自带的各式钟表。 巩固钟面知识,让学生画钟面。 认识 1 分,通过静坐、测脉搏、数数、跳绳等活动体验 1 分。 认识 1 时,通过上课、课间休息等多媒体画面体验 1 时。 认识几时几分,让两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看出几时几分的。 学生拨学具钟。 比赛修钟表。 排序──合理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 故事“时光教人来做客”。 看到这个例子后,我首先是大吃一惊,这个老师在短短的40 分钟内竟能安排下这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算了一笔帐,一个活动平均4 分钟,10 个活动 40 分钟,那还有多少学数学的时间。而对这节课的知识他又掌握多少呢?由此看来,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而定,特别是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让活动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并非多多益善。 二、认为活动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非常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 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教师创设情景,通过学生的活动去探索规律、学习新知,推测验证。但活动只是一种载体,活动不等于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听到很多老师上教学《圆的认识》,都会有这样的教学环节: ⑴你能用哪些方法来画圆?请利用身边已有的材料,也可以用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来画圆。 ⑵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交流。 ⑶进行反馈,学生展示各种画圆的方法。 但是如果停留在此,只是单纯的为了追求画法的多样化,那就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层面,而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思维并没有展开。如果追问一句“这些画法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让学生理解圆的形成和意义,进而探寻圆的特征,活动就加深了深度和广度,学生在思维的天空翱翔, 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 三、认为活动了就“活”了。 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感悟、活动中理解、活动中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 展示自我的殿堂。丰富的活动,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手脚“活” 了,但笔者关心的事,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的“活”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活”了,否则你设计的活动就是无效的活动。请看笔者同上一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不同效果。案例: 课前教师准备:切立方体的土豆丁作为顶点,剪四种规格的竹棒作为棱长。 学生先填好领料单,根据材料单来老师处领材料。 每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反馈成功的小组是怎么制作的,制作失败的小组找找原因。 失败小组采纳意见修改制作。 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这节课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对特征的掌握之深刻让我吃惊,以致学表面积和体积同学们都觉得非常轻松,很多学生到了毕业还跟我提起这堂课,这可能与我为这节课的小小牺牲也有点关系—手指差一点被割断。 数学活动要占据一定的时间,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无效的活动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师生的精力,教学不能追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