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ptx

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版课标要求2011版课标要求1.1史前时期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1.史前时期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新旧课标对比 1.通过考古发掘的南、北方两个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概况、区域特征及发展水平,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2.通过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从而产生崇敬之情,培养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学习目标 目录一、原始农业的发展二、河姆渡人的生活三、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问题1:你所知道的“农业”是怎样的?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 思考:中国“早期农业”是怎样发展的?(说明:视频太大,需另行下载“螺蛳历史第2课)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在距今2~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及距今1.4~0.9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遗物有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和数以万计的兽骨残片。并找到新石器早期的水稻遗存。它对于研究人类如何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进过程。尤其是对有关稻作农业起源、陶器的发现、动物的驯化等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提供了相关的考古学证据。思考:我国境内原始农耕文化遗址主要分布特点?结合前课所学谈谈为什么? 1.原始农作兴起的过程:大约20000年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稻(去壳后称大米)粟(俗称小米)黍(去皮称黄米)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2.原始农作地区分布: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发现早期栽培稻的遗存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发现栽培粟和黍的遗存北方地区 的先民南方地区 的先民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3.原始农作兴起的重要标志:家畜饲养农作物种植聚落的发展磨制石器陶猪粟和稻聚落遗址石斧石墨盘和磨棒 4.原始农作的意义: 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后会变得坚硬。受此启发,他们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考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 陶器发明后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够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都出土了距今10000多年的陶器。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阅读课本,完成表格:河姆渡人的生活时 间生活地点房屋建筑粮食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生活用具距今约7000年长江中下游浙江余姚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骨耜水稻陶器、玉器、乐器象牙雕刻、漆器猪、狗、水牛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人的房屋建筑(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样式有何特点及意义?他们为何要这样建造房屋? 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房屋特点建筑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建造原因 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式建筑遗存图 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在第一次发掘的400多平方米范围内,普遍发现一层或多层由稻谷、稻壳、芦苇、茎叶等等混杂而成的堆积层……有学者推测,堆积层的厚度原先当在1米以上;假定当时的平均厚度为1米,而其中的四分之一为稻谷和谷壳,则换算成稻谷的重量当在120吨以上。——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河姆渡陶钵碎片上绘制的稻穗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2.河姆渡人的粮食作物——水稻表明:已经能种植水稻,并有余粮储存 3.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骨耜(sì) 骨耜是河姆渡遗址中最具典型性的一种农具。在先后两期考古发掘中共出土170余件。骨耜大都取材于大、中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少数也选用胯骨,器形基本保持原骨的自然形状,上端厚而窄,下端刃部薄而宽。——黄渭金《河姆渡文化骨耜新探》功能:用于翻土耕作 4.河姆渡人的家畜饲养这些考古发掘说明什么?他们会制黑陶,会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开始了原始手工业和畜牧业猪纹黑陶钵

文档评论(0)

co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快乐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