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县溶洞沟第2地点石制品发掘简报.docxVIP

陕西城县溶洞沟第2地点石制品发掘简报.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城县溶洞沟第2地点石制品发掘简报 1 地层剖面研究的基本情况 第2点(sdg2)是sdg组的一个重要点。位于宁夏灵武区,坐标为381756n和1063007e(图1)。该区域位于边沟河的第二个边沟河等级中,距离第一部分河流很远。该地点发现于1923年,是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E.Licent)与德日进(P.Teihard)命名的水洞沟遗址5个地点之一,但当时并未进行发掘,其文化面貌不详。 近年来,作者所在的课题组在水洞沟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第2地点是重点发掘和研究对象。200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SDG2进行发掘,共进行了4个年度(2003、2004、2005、2007)的发掘,揭露面积约100m2,发现了丰富的用火遗迹、大量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更为重要的是发现了用鸵鸟蛋壳制作的串珠装饰品和磨制骨针等文化遗物。本次发掘采取水平层与自然层相结合的方法,精确记录出土遗物的空间三维坐标,系统采集环境和年代测试样品,为对遗址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经历多年的风雨侵蚀,第2地点的地层剖面风化破损严重,为保留遗址的完整性,根据剖面特点,设立了两个发掘区域(图2): T1发掘区分两部分,第1部分位于遗址西侧的崖壁处,发掘面积约30m2,随着发掘深度(总深度近20m)和安全隐患的增加,只完成第1文化层(First Cultural Layer,CL1)的发掘。T1的第2部分紧邻第1部分,沿坡面向东、向西延伸,发掘面积约30m2,共发掘了5个文化层(CL1-CL5)。 T2发掘区位于T1的北侧,发掘面积约50m2,地层连续,剖面厚约12m,共包含有7个文化层(CL1-CL7),其中前5文化层与T1的相对应。 2 地层堆积及主要文化元素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的地层比较连续,以T2探方的发掘剖面为例描述如下。T2剖面出露厚度12.5m,以湖沼相堆积为主,底部是细砂层和砾石层,下部为灰黑色泥炭沉积,中部为浅灰绿色的粉砂,上部为浅灰黄色粉砂状土。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18层(图3),柱状图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1层(0.2 m),灰黄色粉砂,为现代表层松散状土; 第2层(0.96m),褐黄色粉砂,块状; 第3层(2.34m),灰白色粉砂,块状,较硬,发育水平层理。含有钙、泥质粉砂团块,块径一般不超过5 cm,局部呈长条状,分布没有规律。在2.7m~3.5m之间含有少量锈斑和炭屑; 第4层(0.14m),浅黄色粉砂,含石制品、动物化石和灰烬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为第1文化层; 第5层(1.12 m),浅黄色粉砂,块状,发育水平层理,偶见灰白色钙质粉砂-黏土质粉砂团块,团块直径约5 cm; 第6层(0.44 m),浅黄色粉砂,含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和灰烬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为第2文化层; 第7层(0.56m),灰黄色粉砂,致密块状,发育水平层理含有锈斑; 第8层(0.1m),浅黄色粉砂,含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和灰烬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为第3文化层; 第9层(0.44m),浅灰黄色粉砂,块状,发育水平层理,含有锈斑; 第10层(0.1m),浅黄色粉砂,含有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为第4文化层; 第11层(0.5m),浅灰黄色粉砂,块状,发育水平层理,局部有钙质团块,锈斑较多; 第12层(0.5m),灰黄色粉砂,块状,发育水平层理,含有较多锈斑; 第13层(0.3m),浅黄色粉砂,含有石制品、灰烬和动物化石等,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为第5文化层; 第14层(0.6m),浅灰黄色粉砂,块状,发育水平层理,局部有钙质团块,锈斑较多; 第15层(2.2m),灰绿色泥质粉砂,块状,具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含有锈斑和钙结核。含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为第6文化层; 第16层(0.9m),灰黑色泥炭,块状,有揉皱现象,顶层发育较多虫孔。含有大量植物残体和少量螺壳化石,偶见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为第7文化层; 第17层(0.4m),灰黄色粉砂、细砂,具水平层理,有锈斑,向下粒度变粗。顶、底面皆不平。厚度有变化; 第18层(未见底),杂色砾石层,砾石主要为灰岩、石英岩。砾石松散,分选、磨圆皆较差,表面有铁染现象。偶含红色黏土团块。未见底,出露厚度为0.7m。 遗址的18个自然地层堆积中包含7个文化层,编号为CL1-CL7(图3,图4),其中CL1-CL5为主要文化层,文化遗物分布集中且丰富。CL6和CL7的文化遗物较少,分布零散。据遗物剖面分布,CL1又可分为两部分,编号为CL1a与CL1b(图4)。 水洞沟第2地点的年代有着较为系统的工作,遗址发掘前详细的测年工作便已开始,发掘过程中和其后进行了较多的年代测定工作。综合已有的3组测年数据(表1),水洞沟第2地点CL1年龄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