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年级 2021级 核心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产生、发展 单元及本课内容分析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文明的国家形态演进,即古国—王国—帝国的历史过程,以及在整个历史过程中中华文明所体现的显著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而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介绍星罗棋布,多姿多彩的中国原始文化(新旧石器时期),随后是阐述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与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这一课起到了衔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整个单元中承担着开门见山的任务。本课内容虽然有三个子目,但可以通过运用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的“三期论”,依据不同人类历史发展时期所使用生产工具材料之间的区别,而把全课整合为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两个子目。同时为表明人类进化的整体趋势是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本课还在第一、二个子目前分别加上“晨光熹微”与“日出东方”两个关键词,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类进步发展的整体趋势。 在石器时代这一子目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地图、图片、时间轴等方式引入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围绕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呈现的特点以及其与私有制、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讲授;接着在青铜时代中这一子目中,教师通过运用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并且采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综合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论述自三皇五帝以来至夏商周的早期国家内涵及其特征,充分说明青铜器对殷商王朝巩固自身统治的重要作用,考据牧野之战的大致经过,详细介绍内外服制、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等核心概念。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虽然其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相关的内容,但考虑到时间间隔之长(从初一到高一)以及学生本身会遗忘相关知识点等原因,做好初高中学段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课会在阐述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主线,引入“三期论”、“二重证据法”等史学相关概念让高一新生对历史产生一个较为良好的初印象,激发高一新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及其多元一体的格局,文明与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关联和标准,夏商周三代所呈现的早期国家内涵与特征,青铜器的重要作用,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 核心概念:中华文明、石器时代、私有制、阶级、早期国家、青铜时代、夏朝、商朝、周朝、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关键问题:中华文明是如何起源的之后又是如何演变的?它和私有制、阶级以及早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它们的产生?夏商周三代作为早期国家有什么样的特征与内涵得以呈现?青铜器对殷商王朝巩固自身统治有何作用?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方法策略: 大概念教学:以学科大概念为内容组织方法策略,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大概念教学具体到本课内容中则是以“中华文明与早期国家”作为核心串联起全课;同时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产生、发展”为核心主题进行引领。 史料研习法:详细介绍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并通过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别史料的真伪,认识到史料的价值与作用,并自主运用史料作为依据论证良渚文化不仅是一个古国,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标志。同时将这种史料实证的思维运用于牧野之战的过程分析中,深入了解“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实施步骤。 情境教学法:通过使用青铜器等实物史料以及教师的语言创设出具体的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使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殷商如何通过使用青铜器掌控内外服,巩固自身统治。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以及课上听讲梳理出较为清晰的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了解石器时代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文化遗址,并且对比教材上的中国新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从空间分布上初步感受中华文明起源星罗棋布、江河而居、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特点;随后通过两则史料认识到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标准,接着通过三则良渚文化的史料从时间上解答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的问题(时空观念L2、史料实证L1、历史解释L1、唯物史观L2)。 2、借助“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学术成果,通过考古发掘的夏商周文明遗址实物史料,如商朝的青铜亚醜钺、司母戊鼎、西周的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等,加之与现存的传世文献史料,如《史记·夏本纪》、《越绝书·宝剑篇》、《战国策·燕策一》、《尚书·酒诰》、《逸周书·克殷解》 等多角度结合的方式,了解早期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