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材的发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材的发展 2001年和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上述两个文件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标明确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目标, 对教学领域和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规范。音乐课标实验教材是音乐课标理念的对象化, 承担着把音乐课程价值、目标、内容等规范具体化的任务。11套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标实验教材和3套高中阶段音乐课标实验教材 (1) (以下简称课标教材) 是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定产物, 是正在进行中的历史。 这些课标教材无论在内容选择, 还是呈现方式上, 都较之以前的中国学校音乐教材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基于人文主题的理解和教学材料的整合,组织逻辑形成 (一) 教材结构的模糊性 新课程改革 (以下简称课改) 以前的音乐教科书, 多采用“课”来划分教学内容。结合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 贯彻义务教育和高中音乐课标所制定的课程目标, 各版本的课标教材多选用了人文主题单元式的编写体例, 即将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关联整合,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以人文主题命名。 (有一些版本的教材, 沿用“课”来标注教学单元, 有的教材模糊了“课”与“单元”, 仅以数字来排序, 但其内部设计是单元式的。)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科书一般由6—8个单元或8—12课构成, 初中阶段一般为4—6个单元, 高中的单元设计差异较大。在单元内部, 音乐作品的题材比较接近, 各单元的课时设置也比较一致。 人文主题的编排较好地贯彻了“提倡综合”的课程理念, 并能照顾到各领域教学内容与进度的统一, 也方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实施弹性教学, 反映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这种编排逻辑突出了音乐教材对提高国民艺术审美素质的关注, 体现了音乐课程的人文学科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长期在追求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与音乐知识技能体系之间摇摆, 一度也出现过“重技轻艺”和“以德代美”的倾向。与以往以音乐知能体系 (2) 为中心的教材相比, 课标教科书更注重追求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和遵循音乐学科知能习得规律的平衡。 (二) “观民俗之盛” 在人文主题单元内部, 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小学生音乐审美的精神食粮: 1. 遴选出一批我国不同时期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 通过歌唱、表演、欣赏这些歌曲, 既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知识, 体现音乐“观世俗之盛衰” (孔子《论语·阳货》) 的功能, 也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各个时期的社会情感, 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这部分歌曲在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大, 反映出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 2. 中国和世界各族童谣、民歌、校园歌曲的选录, 所涉及的国家、地区、民族是中国学校音乐教材中最广泛的一次, 成为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的有益桥梁。 3. 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 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成为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 4. 中外当代音乐作品展现了新的音响形态、表演行为和传播方式, 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新进展和新观念。 (三) 关于旋律的重复 人文主题以明线方式呈现, 而音乐知识技能体系则成为暗线, 渗透在音乐材料 (作品) 与单元主题的关联之中。比如:苏少儿版教科书第8册关于“旋律重复手法”知识的序列呈现: 首先, 在歌曲《小鸟, 请到这里来》, 谱例后提示:“歌曲中1—10小节与11—19小节运用了旋律重复的手法。”学生在演唱实践中初步体验旋律的重复。 在歌曲《五月的夜晚》中, 设计色块和提问来强调学生对于旋律重复的体验。 在歌曲《美丽的太阳花》乐谱中运用了旋律重复的技法, 但教材没有做提示。这里, 希望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够帮助他们自行感知到这种旋律形式的特征。 接下来, 民乐欣赏《花儿与少年》, 教材将这一知识进一步拓展、迁移, 提示学生感受乐段的重复。在“我的创造”栏目中, 教材设计了知识技能的转换:从对旋律重复知识的认识、了解, 转化为实际的创作技能练习。 最后, 口琴练习《茉莉花》是旋律重复乐段。这里, 在演奏技能的练习的同时, 进一步巩固对于旋律重复的感知。 可以看出, 旋律重复的线索, 以少量多次, 迁移、拓展的隐性设计为主要的呈现方式。 总之, 在单元内外, 以人文主题单元统领音乐材料, 以音乐作品为载体, 人文主题与音乐知能体系分别以明线与暗线的方式进行学习领域的关联, 二者相互协调, 互为补充, 共同构架教材的结构体例。 二、 本文在强调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观 (一) 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的动态变化 课标教材注意总结提炼中国特色文化 (如诗词文化、戏曲文化、竹文化、属相、年俗文化、军旅文化) 和地方特色文化 (如广西、云南的金孔雀;西藏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