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台秘要》《千金》《续遗》脏病论发微.docxVIP

《内台秘要》《千金》《续遗》脏病论发微.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台秘要》《千金》《续遗》脏病论发微 肌肉皮肤的“五个体”,以及咽喉和舌头之间的开口与不同的肠道有关。其有病各涉有关脏腑。对此,《内经》论述颇详,后世医家亦多有发挥。一般说来,脏病属虚寒、腑病属实热之论居主导地位。但南北朝至隋代的医学著作虽宗《内经》之旨,但对体窍与脏腑相应关系以及其病所属脏腑虚实寒热之说却别具一格。其中,尤以脏病为热、腑病为寒为特点。该观点可从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以下分别简称《千金》、《外台》)反映出来。 1 《续提要》1册5册 《千金》和《外台》中均辑录了《集验方》与《删繁方》两书的论述与方剂。 据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曾据以校《千金》。靖康(公元1126年)之后其书遂佚。 《删繁方》为谢士泰所作。谢与姚僧垣为同时代人,生卒时间不详。《中国医籍考》谓:“谢氏士泰删繁方,隋志十三卷,佚”。 《集验方》和《删繁方》虽早已亡佚,但从《外台》和《千金》中尚可窥其大略。其中, 对《删繁方》的反映则更为明显。 1 从外发病,则髓痛证 《删繁方》论曰:“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疼痛。然阴阳表里,外皮内髓,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寒,皮实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病发于皮毛,热则应脏,寒即应腑。《千金》同,出第三卷中”(见《外台·卷十·皮虚实》。《千金·卷十八·皮虚实》记载相同,但未标明出自《删繁方》)。 1.2 从热生则应脏,寒则应溯源 “凡脉虚者,好惊跳不定,脉实者洪满。凡脉虚实之应,主心、小肠。若其腑脏有病,从热生则应脏,寒则应腑也”(见《千金·卷十三·脉虚实》)。 “夫肉虚者,坐不安席,身危变动;肉实者,安坐不动,喘气。肉虚实之应,主于脾。若其腑脏有病,从肉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见《千金·卷十五·肉虚实》)。 1.4 髓气虚实之则其参应也 《删繁方》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从髓寒则应腑。《千金》同,热则应脏,生,卷十六·出第三卷中”(见《外台·虚实》。《千金·卷十二·髓髓虚实》记载同,但未标明《删繁方》)。 1.5 骨头 1.6 《隋书》卷四七《均伤破声高度》 “《千金》论曰:“咽门者,应五脏六腑,往还神气,阴阳通塞之道也。喉咙、胞囊、舌者,并津液调五味之气也,不可不研乎。咽门者,肝胆之候也……主通五脏六腑津液神气,应十二时。若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咽门则破而声嘶,母姜酒主之。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若寒热调和,不生病矣。《删繁方》同,出第十二卷中”(见《外台·卷十六·咽门论并伤破声嘶》。《千金·卷六下·喉病》记载基本相同,未标明《删繁方》)。 1.7 《乌膏主》 “喉咙者,脾胃之候也……若脏热,喉则肿塞气不通,乌翣膏主之,方在第六卷中;若腑寒,喉则耿耿如物,常欲窒,痒痹涎梃涶。热则开之,寒即通之,不热不寒依脏调之”(见《千金·卷十六·喉咙》,未标明出处)。 1.8 材料一:前引,在真核中装预以热,则虚不实依经调之 “《删繁方》:舌者主心、小肠候也……若脏热,则生疮,唇揭赤色;若腑寒,则舌本缩,而口噤唇青。寒宜补之,热宜泻之,不寒不热依腑脏调之”(见《外台·二十二卷·舌论》。《千金·卷十四·舌论》记载同,但未标明出自《删繁方》)。 “《删繁方》论曰:肛者,主大便道,肺、大肠合也,号为通事令史……若脏伤热,即肛闭塞,大便不通,或肿缩人生疮;若腑伤寒,则肛寒大便洞泻,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不虚不实依经调之”(见《外台·二十六卷,脱肛》。《千金·卷十八·肛门论》记载基本相同,未标明“删繁”二字)。 “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有寒病,则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热则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依经调之,则病不生矣”(见《千金·卷二十·胞囊论》。虽未标明出自何“论”,但从文字体例及学术特点,可推断为《删繁方》或《集验方》之论)。 2 《料》《取法和法》不同的藏象学说 从上述集自《千金》与《外台》的有关体窍所主及脏腑寒热之论,初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从内容看,“体”并未包括“筋”,而“窍”仅及咽、喉、舌、肛、胞囊,其余耳、目、口、鼻诸窍之病,并未从“脏热腑寒”分证,因而其“体系”似未完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千金》、《外台》在选辑药方时参考书目众多,为了服从其编写体例的需要,不能收录《集验方》、《删繁方》两书的全部学术观点与内容。虽然如此,却已能够反映出两书的“脏热腑寒”分证观点,并且可以推断,该学术观点在南北朝至隋代较为盛行,至唐代尚颇受重视,自唐以后始渐被忽略。 (2)从上述所录资料可以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