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审美链比较.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日两国的审美链比较 审美过程包括主体结构(a)——审美中介——主体审美定型(b)的审美链。客体的形式结构即美必须通过审美中介被主体所接受。于是,从分析审美链的每一部分入手,便可以发现每部分的差别。 1 中日园林审美的特征 与一般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既是作为生物机能的自然人、也是作为具有历史传统积淀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人。前者表明生理基础,后者表明社会基础。这也是朱光潜先生的审美观中主客体统一的“四因素”的内容。 “人生产艺术,艺术也生产人”。美的体验必须有审视形式美的眼睛和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形式美和艺术取向不同,所生产(塑造)出来的审美主体也不同。所以,应从生理、心理、自然、社会、历史、空间、民族等各个维度,去分析审美主体。否则,就像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爱情美,而中国人也难以理解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悲壮美。 作为艺术产品的园林的审美主体———中国人和日本人,也是有异同的。其共同点是: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其不同点,归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从形体特征上看,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陆桥的消失使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生长繁衍,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如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就影响到他们对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上的认定。中国人手长脚长身高眼高视点高,于是营造园林的规模大,景点的高度高,建筑的高度高。以较大的单体景点来适应更高的视点需求、来象征更高大的形体特征。 第二,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人在大陆,以山为伴,故园林内容以山景再现为主。日本人在海岛,以水为伴,故园林内容以海景再现为主。这也是山型与水型园林的根源。 第三,从心理结构来看,中日两国人分属于山型和水型心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偏于仁义,日本人偏于智慧。水主柔,善变,故日本园林史上类型变化较多,有山水式苑园和枯山水,有寝殿造园林和书院造园林,有石庭和茶庭,而且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差别较大,每一时期流派也较多。山主刚,稳定,故中国园林史上类型变化较少,一脉贯通,皇家、私家和寺院园林差异也不大。 第四,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类社会的历史较长,相应的园林史也较长。因此,在园林艺术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园林审美积淀较厚,且较一致。相反地,日本人的审美积淀较薄,水平参差较大。 第五,从民族亚群看,以汉族为审美主体的中国人与日本民族在风俗人情上的区别,表现为喜好和禁忌等。如中日崇尚的色分别为黄色和紫色;中国人尚华丽,日本人尚朴素。这些差异同样影响建筑色彩和造型。 第六,从文武类型上看,中日两国园林主体分属于文人集团和武人僧人集团。前者的皇家集团和僧人集团的审美标准和趋势,总是向文人集团靠近,故园林呈现出文人化的趋势。文人园数量多、分布广。日本武人集团在政治上、僧人在思想上,统治达近千年,故武家园林(1)1和寺社园林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独立,并得到长足发展。 第七,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熟练和老到。日本人对于宗教思想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娴熟。 2 日本园林水体以海、湖、溪为模拟对象 同样用朱光潜先生的主客体四因素的理论来把握作为审美客体的内在意义时,园林既是作为单纯物质及其运动的自然事物(自然属性),也是作为社会意义和功用的自然事物(社会属性)。 从自然的意义出发,园林的要素包括建筑、植物、动物、山、水、石等。从社会意义出发,园林的要素包括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建筑、小品等)和精神产品(文艺作品和各种活动)。从自然意义的园林要素出发,中日园林区别如下: 第一,在植物方面,中国园林呈现出大陆性,以山为依托的植物。日本园林呈现海洋性,以岛水为依托的植物。在真山水园中,中日园林植物用量一少一多。 第二,在动物方面,中日园林在初期都有苑囿特点,只不过持续时间上前长后短。中国园林的苑囿形式,是从放牧和狩猎活动到祭祀和观望,经过长期演化而成的,属渐变式,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而日本园林的苑囿形式,是引进中国较成熟的苑囿形式,属既得性。中日皇家园林都在后期园林中保留了狩猎活动,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和日本桂离宫的红叶马场和梅马场。 第三,在山景上,中国园林是属偏陆山型,山景表现较为丰富,形成山与水齐重的规律。有水则西、北处堆山,无水则以山为主。山有石山、土山和土石山。大山土堆,小山石仿。山与台的结合,演变为台与山的拓朴关系。日本园林是属水型,山景较少,偶用岛形山模仿中日名山如普陀山、庐山、洪隐山、富士山等。 第四,在水景上,因中国园林的偏山性,源水于西北山间,汇水于南北山间,出水于东南山间。湖、海、溪是国中真实地理的实照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