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养技术.docxVIP

黄鳍鲷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养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鳍鲷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养技术 黄头鱼又名宽溪鱼,属于雅瓜科,属于雅瓜科。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俗称黄墙、黄脚立、赤翅等,台湾地区称之为乌鯮。黄鳍鲷营养丰富,肉质佳美,经济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游钓及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有关黄鳍鲷生物学、人工繁育、养殖等方面已有一些报道,本文综述了黄鳍鲷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养技术,旨在为黄鳍鲷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和人工繁育养殖提供参考。 1 中小型宏观结构 黄鳍鲷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2.3~2.6倍;体背面狭窄,从背鳍起点向吻端渐倾斜,腹面钝圆,弯曲度小。头中等大,前端尖,头长为吻长3.2~3.7倍,为眼径的3.9~4.5倍。眼中等大,侧位而高,距吻端与鳃盖后上角相等或略近于吻端。眼间隔微凸,略大于或等于眼径。鼻孔两个,仅位于眼的前方,前鼻孔较小,圆形,具鼻瓣,后鼻孔裂缝状,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伸达瞳孔前缘下方。上颌前端具圆锥牙6枚,两侧一般具臼齿4行(有时有第5行),以第三行后端臼齿为最大;下颌前端具圆锥牙6枚,两侧具臼齿3行,以第二行后端数枚最大,第三行甚短。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后缘具扁平钝棘。鳃耙短小,6~7+8~9,最长鳃耙约为眼径1/6。 体被薄栉鳞,头部除眼间隔、前鳃盖骨、吻端及颏部外均被栉鳞,颊部具鳞5行。背鳍及臀鳍棘部具发达鳞鞘,鳍条基部被鳞。侧线完全,弧形和背缘平行。背鳍具11鳍棘,11鳍条,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缺刻;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前上方,鳍棘强,以第四或第五鳍棘为最长。臀鳍具3鳍棘,8鳍条,与背鳍鳍条部相对,第一鳍棘最小,第二鳍棘显著强大,长于第三棘。胸鳍尖长,后端伸达臀鳍起点上方。腹鳍较小。尾鳍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 2 适温和高温适果 黄鳍鲷为浅海暖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于岩礁海区,幼鱼生活水温范围较成鱼狭,生存适温为9.5~29.5 ℃,生长最适温度为17~27 ℃。而成鱼可抵抗8 ℃的低温和35 ℃的高温。黄鳍鲷能适应剧变盐度,可由海水直接投入淡水,在适应一星期以后,可重返海水,仍然生活正常,而在咸淡水中生长最好,一般不做远距离洄游。 2.1 非碎屑药剂 黄鳍鲷为杂食性鱼类,水中的底栖藻类、底栖甲壳类、浮游动植物和有机碎屑等都是其适口饵料。仔鱼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每当初夏,水温回升到17 ℃时,摄食量开始增加,20 ℃时,摄食活动最频繁。一般在黄昏前摄食活动最强烈,下半夜很少或暂停摄食。 2.2 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 在鲷科鱼类中,除真鲷外,黄鳍鲷在天然水域中的生长速度不亚于其他各鱼(表1)。1龄鱼体长17.0 cm,体重150 g;2龄鱼22.0 cm,330 g;3龄鱼26.0 cm,560 g,最大个体体长可达35.0 cm,体重3 350 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3.392 5×10-5L2.986 2;各龄生长情况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64.19(1-e-0.1338(t+1.6647)),Wt=5 582.5(1-e-0.133 8(t+1.664 7))3。Ⅱ-Ⅲ的黄鳍鲷生长速度较快,由于黄鳍鲷是一种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种类,若以高龄鱼作为主要捕捞对象,不利于黄鳍鲷的繁殖保护和资源的增长,在渔业生产中应限制捕捞高龄鱼。 3 黄瞳的生殖力 黄鳍鲷为雌雄同体,雄性先熟的鱼类,1-2龄雄性性腺发育成熟,最小体长为145 mm,体重115 g;2-3龄转变成雌性,最小体长为223 mm,体重350 g。池养黄鳍鲷个体绝对生殖力30万~238万粒,平均136万粒;相对生殖力740~5 757粒/g,平均2 511粒/g。黄鳍鲷与其他几种鲷科鱼类相比,繁殖季节较早(表2),每年产卵期为10月上旬,属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水温为16~23 ℃,盐度25‰~33‰。 4 后突破的关键技术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黄鳍鲷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先后突破了亲鱼驯养、培育、催产、孵化、仔稚幼鱼培育等关键技术。目前,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成熟。2011年舟山市普陀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黄鳍鲷人工繁育试验。 4.1 男性睾丸和血清中维生素a和c、lrh-a亲鱼注射,小鼠睾丸、20%单次注射4次以上 本次试验的亲鱼是2010年从舟山海域钓捕的野生亲鱼,经驯养培育后共200尾,养殖在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室内水泥池中进行营养强化培育,采用光线、温度、营养三因素综合对亲鱼进行性腺促熟培育,投喂冰冻杂鱼,每天大换水并清底扫污,在饵料中添加21金维他及维生素E,在越冬期间升温处理,温度维持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