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德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乐的教育.docxVIP

乐与德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乐的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与德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乐的教育 古代华夏民族为我们留下了美丽的财富,历史文明传达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我们的中国是一个重礼数的文明古国,在封建时代,礼维持了社会、政治的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谈到“礼”,最值得一提的朝代当属西周。从《周礼·地官·大司徒》中“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可以看出,“礼”在西周被看作是第一位,而紧随其后的就是“乐”了。礼与乐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史记·周本纪第四》)音乐对人的感情和社会风气,有能动的教化与协调作用;为政者倾听民间的音乐,能了解民众的苦乐与要求;乐与礼紧密配合,乐以礼为节制,礼与乐为调和。(齐文心,王贵民.商西周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441.)这就是西周最突出的作为“制礼作乐”,西周的礼乐制度与乐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以说“礼”与“德”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乐”又是“礼”的实现的有效手段,乐对人的教化,是通过发挥其德育功能而实现的。因此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中,乐的德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一、 “政教合一”的目的:外化 西周教育特点最突出便是“学在官府”与“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是形式,“政教合一”是目的。为达到最终目的,须要通过外化了的形式,方可实现内在的教化。国学或乡学以及乐教的内容形式,都是西周教育的外在现象,而通过这样的教育,对人们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更深层次的作用。 1、 确立“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的教育标准 西周的音乐教育主要是礼乐教育,在当时的礼乐制度中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体制大体上分为两类:国学与乡学。二者在音乐的道德教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这完全符合了周公“制礼作乐”的为西周统治服务的目的。西周的教育显著特点就是“政教合一”、“学在官府”,可以看出西周的教育对国学教育的偏重。“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的高度概括。西周是奴隶制王朝,教育制度也体现着该特点。所谓“礼不下庶人”,是国学教育的反映。学校和教育为官方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均掌握在官府。有效执行该教育职能的是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周礼·春官·大司乐》)西周通过礼乐教育来维护政治统治,而国学是专门为上层贵族子弟的教育而设立的,在西周它是教育机构的核心。 国学之外的学校便是乡学,乡学就是“治乡之教”,这是西周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大司徒负责的,由乡师、州长、党政等行政官员兼管。《礼记》中有:“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就是说古代的教育,民众在家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国中有学。各级的乡学由大司徒负责,分别由乡师、乡大夫、州长、党正等行政官员兼管。《周礼》中记载:“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由此可以看出,乡学是直接与民众的教育相关联的,它对民众的道德教育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乐语、乐队的教育功能 在西周官学中,乐教的主要内容有乐德、乐语、乐舞等三个方面的教习。《周礼·春官·大司乐》中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抵、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港》《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德”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与思想的核心。“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周礼·春官·大师》)它强调受教育者必须以六德作为立身之本。西周对“德”的教育融入了乐教的每一个部分,这是周公以“教”育“德”思想的表现。“德”的教育是由这三个方面共同发展起来的,三者之间存在着相辅、互补、融合的密切关系。 乐德是西周礼乐教育中德育功能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以德治国的政治要求。据《礼记·乐记》记载:“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可以看出,“德”占据了教育中的主要位置,乐教中的德育功能也成为了为巩固封建统治的一个隐性的工具。乐德是通过对乐语和乐舞的学习而达到的,而乐语和乐舞的提高也需要乐德来做支撑。乐德的思想透过乐语、乐舞活动中体现出来。西周的德育中有希望人们具有等级意识与尊卑之分的意义,而乐悬制度,就是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体现。《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在这样的礼乐等级制度中,德育的教化作用以这样的方式渗透出来。 乐语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唱诵吟咏等方面,因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